第(1/3)頁 說起來張家人賣棉衣裳,也是巧合。 張家大兒子張啟全難得去一趟縣里,無意中看見住破廟的小乞兒,他留心多瞟了兩眼,正巧見她抱著一堆棉襖出來。 他心底好奇,估摸著是小乞兒幫別人買的,進去跟老板聊了兩句,才知是那小乞兒以極低的價格批發(fā)走了。 回到村里,老娘和媳婦正好熱火朝天地討論村口便宜的棉衣,他去看了兩眼,果然是小乞兒。 然后張啟全的心就開始活躍。 “十二文的棉衣賣十四文,還那么受歡迎,這生意凈賺啊。”他跟家里人商量,“既然小乞兒能賣,我們?yōu)槭裁床荒苜u。” 這錢誰賺不是賺。 “可一個小孩子賺錢的生意,咱們搶了不合適吧。”媳婦劉翠嘀咕。 張啟全笑了,“正是因為她是個乞兒,咱搶了生意她也做不了什么。” 最多干瞪眼,偷偷抹點眼淚。 再說了,一件棉衣裳就賺兩文錢,五十件那可就是足足一百文,誰能受得了這種誘惑。 在請老娘去破廟探了口風(fēng)以后,張啟揣起全部家當,馬不停蹄地沖到縣里,用姜笙談妥的價格,把剩余四十多件灰棉衣全都買了回來。 并且一大早就在村口售賣。 眼看著村里大娘大嬸都很喜歡,還有人招呼鄰村的親朋好友來買,張啟全喜上眉梢,只等著數(shù)錢。 可一堆花棉襖破壞了他的計劃。 灰棉襖本來就是因為丑才便宜,結(jié)果小乞兒把花棉襖賣到了灰棉襖的價格,那誰還要灰棉襖啊。 當即,圍在張家跟前的一堆人,涌到了姜笙跟前。 有人摸花棉襖的質(zhì)量,有人反復(fù)詢問價格,還有人拉著長宴上下地看,眼底都是驚艷。 有什么比活人廣告更有說服力呢。 姜笙笑瞇瞇報價,“真是十四文,不講價啊,喜歡哪件挑哪件。” 一邊灰撲撲,一邊光鮮亮麗還有活人廣告,買哪個簡直不言而喻。 大娘嬸子瘋了一般哄搶,五十件花棉衣轉(zhuǎn)眼就只剩下三五來件。 說來還得感謝張家,在村口打了個把時辰的廣告,讓鄰村的大娘大嬸們?nèi)悸動嵹s來,否則姜笙想那么快速賣完,還有點難呢。 就這樣,十里鎮(zhèn)村口呈現(xiàn)了兩極化場景。 一方黑著臉,抱著灰撲撲的棉襖,孤零零無人問津。 一方喜笑顏開數(shù)著錢,匆匆跑來的嬸子大娘捏著挑剩下的兩件棉衣,感慨自己來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