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唐宋元微微一笑,說道:“葉先生,款識并不能說明什么。” “這件青花瓷瓶雖然款識寫著清光緒年制,但實際上它的制作年代要晚得多。” “我們判斷一件瓷器的年份,除了款識之外,還需要綜合考慮胎質、釉色、紋飾以及制作工藝等多個方面。” “這款青花瓷瓶,雖然底部款識為清光緒年制,但通過觀察其胎質和釉色,我可以斷定它的制作年代并非光緒時期。” “你看這個胎質,過于干涉和粗糙,說明制作這件瓷瓶的胎土不夠好。” “而且,真正的光緒官窯青花瓷瓶,其制作工藝和品質都遠非這件可比。” “您這件青花瓷瓶,只能算是民國時期的民窯仿品,價值自然大打折扣。” 葉紹東聞言,心中不禁有些失落。 他原本以為手中的這件青花瓷瓶是真正的古董,價值不菲,沒想到竟然只是民窯的仿品。 雖然也是民國時期的老物件,但價值和他付出的十三萬的價格,大相徑庭。 接著,他又用希冀的目光看著唐宋元,指著架子上另外一件粉彩花鳥棒槌瓶道: “那唐老板,你再幫我看看這件。” 唐宋元把那件棒槌瓶拿了下來,微微嘆了一口氣道: “葉先生,我這么跟你說吧,這件棒槌瓶,它就是一件新的仿品,新的,純新,毫無爭議的新。” “怎么可能?”葉紹東聽到唐宋元的鑒定結果,臉色頓時變得蒼白。 這件棒槌瓶是他不久前花了大價錢從一位自稱是古董專家的手里買來的,對方還信誓旦旦地保證這是清代的真品。 沒想到,竟然也是一件仿品。 唐宋元拿著那棒槌瓶,輕輕在手掌間轉動,繼續說道:“你看這瓶身的粉彩,雖然畫得也算細致,但色彩過于鮮艷,缺乏歷史的沉淀感。” “而且,瓶口的釉色也顯得過于新亮,沒有歲月的痕跡。” “還有這個底足漏胎處,這種胎底干澀,沒有當時的胎底那種油潤感。” “最重要的是你看這個器型,看起來很是流暢,業內叫軟棒槌瓶,軟棒槌瓶是雍正時期創燒的,雍正之前沒有這種器型,” “但你看它這個底款,恰恰寫了一個大清康熙年制,顯得文不對題。” “這個寫款的字體,也沒有真正官窯那種提按頓挫的感覺,字體顏色的也是平平的,沒有顏色的過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