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航行,船隊跨越了兩千多海里的距離,終于抵達了那艘北宋時期阿拉伯沉船遺址的上方海域。 北宋時期商業發達,同阿拉伯地區的貿易往來較為頻繁。 有官方記載的雙方使節往來就高達達50次之多,可見雙方的友好關系和貿易往來的密切程度。 通常阿拉伯商船會攜帶香料、藥材、珠寶、象牙等珍貴商品,同時也從北宋買入絲綢、瓷器、茶葉、紙張等商品。 這艘沉沒在印尼東部海域的商船,就是販運絲綢和瓷器的。 卻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偏航,最終沉沒在這片海域,距今已經超過了九百多年。 船身已經被海水腐蝕殆盡,只剩一個船底殘存, 船上裝載的其他貨物,比如絲綢、紙張這些,全部被海水徹底侵蝕融入大海, 只剩大約七千多件瓷器,包括碗、盤、壺、罐、瓶等多種器型,散落在方圓五百米范圍的海床上。 經過海底幾百年的地質演變和水流泥沙的作用,有些瓷器被泥沙覆蓋,有些則成為海底生物的家園。 一些深海貝類附著在上面筑巢,世世代代在上面繁衍生息。 有些瓶子里還寄居著八爪魚,估計它們這輩子都沒住過這么有古董氣息的房子。 而這一個多星期唐宋元也沒有閑著,一直在操縱魚群搜尋太平洋海底。 魚群都換了一批,卻依然沒有找到哪怕一處未發現的海底沉船遺跡。 主要還是因為公海區域不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航線上, 這些公海區域的沉船,大多數都是因為各種原因偏航,最后才沉沒在這一帶的。 這種小概率事件本就不多,而且還要保證沉船上保留著值錢的寶物,那就更加稀少了。 不過唐宋元也不著急,重新換了一批魚群,繼續往南朝著大洋洲方向的海域搜尋。 碎葉、龜茲以及于闐三艘打撈船呈品字形,停靠在阿拉伯沉船的正上方位置。 韓陽洲看了下天氣,對著冷志文等幾名潛水隊員下令道: “冷隊長,還是老規矩,你先帶兩名隊員下水,具體探查一下水下的情況,我們再根據情況制定打撈方案。” 冷志文沉聲應道:“明白船長,我們這就出發!” 冷志文身穿特制的潛水裝備,能夠抵御深海高壓的影響,他以一個標準的姿態潛入水中,另外兩名隊員緊跟其后,朝著海底最深處潛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