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或許是當初造船的船板防腐措施做得很好,所以船身雖然有些被腐蝕的跡象,但整體基本保持完整。 不過貨艙內裝的應該是絲綢,經過幾百年的海水侵蝕,已經沒有多大的價值。 而且這艘船沉沒的位置是在深海,至少有六七百米的深度,打撈的難度很大。 而另一處沉船的位置,是在北馬里亞納群島以西200海里,帕勞以北300海里的區域。 那是一艘荷蘭制造的木質戰船,船身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坑洞,估計是經歷了一場無比激烈的戰斗。 船上保留的物資除了一些生銹和被腐蝕的鐵質武器、炮彈之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大箱子,吸引了唐宋元的注意。 橡木材質的箱子被鐵皮嚴密包裹著,上面還有鉚釘固定。 但歷經歲月的磨礪,鐵皮和鉚釘早就被腐蝕殆盡,木質箱子也搖搖欲墜。 可是唐宋元通過透視的視野,能夠輕易的看到木箱子里,裝滿了整整一大箱的金幣。 每一個金幣都是腳拇指大小,重量在五克左右,含金量大約是百分之九十二。 這是荷蘭17世紀發行的盾金馬金幣,這一箱子的數量不下于十萬枚。 荷蘭在十七世紀初開始殖民東印度群島,也就是現在的印尼群島,在長達二百多年的時間里,不知道掠奪了多少當地的香料和財富。 這箱金幣應該就是是當年荷蘭人掠奪東印度群島的財富,又或許是艦船指揮官的私人收獲。 不管是哪一種,這些金幣都見證了荷蘭人在東印度群島的歷史,雖然這一段歷史充滿了掠奪和血腥壓迫。 而且很顯然,殖民者世界也不缺乏爭斗,這艘沉沒在海底的戰船,就是其中的失敗案例。 很可惜是,這是一艘戰船...... 吸取了上次西班牙貨船的教訓,這艘荷蘭戰船唐宋元就不打算公開打撈了。 也不打算安排船隊過去。 等這艘寶船打撈完畢,他會讓碎葉號為首的打撈隊先行回去, 他會單獨帶著李青穎,開著皮皮蝦號過去,再想辦法撈出來。 大不了再操縱一只章魚哥就是。 簡單輕松,還不為人知。 下午時分,唐宋元操縱下的二十條海魚全都返回。 再出去,又多了十天的續航時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