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飛機產量問題,我們其實可以通過改進生產線來解決?!? 現在戰斗機生產,包括最新的殲十,都是采用的固定站位生產線。 固定站位生產線,顧名思義,飛機在整個生產過程之中都是在同一個位置。 假設飛機生產有一千道工序,那么就要有一千撥工人,按照裝配順序到同一個固定站位去裝配飛機。 這樣裝配速度十分緩慢,也許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夠裝配一架飛機。 一整條生產線一年也才就裝配幾十架飛機。 這也是國內現在飛機生產的現狀,當然實際上世界上大多數的飛機都是這樣進行生產的。 張星揚在和宋天行聊完了有關于飛機上運用復合材料的問題之后,又聊起了關于飛機量產的問題。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殲十的量產不會很順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飛機總裝問題。 在工人數量沒有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固定站位生產線效率是很低下的。 “其實我們可以向汽車生產工業學習,他們所采用的連續流動生產線,在制造效率上高出一大截!” 張星揚的建議,宋天行當然能夠明白,不過飛機總裝的難度,和汽車相比高出一大截。 不是那么好解決的。 “汽車總裝能夠在連續移動之中不停進行裝配,是因為他們的設備規模不復雜,總裝難度不大?!? “飛機總裝的各個零部件,太復雜了,不可能像汽車生產過程那樣,在不停的移動之中進行組裝的。” 宋天行只當張星揚,不是特別了解飛機制造的難度。 稍微給他解釋了一下這里邊的難度問題。 雖然連續流動生產線,確實是能夠大大提升總裝的效率,但是飛機總裝不是特別使用這種生產方式。 因為飛機的零部件從尺寸到復雜程度,都遠遠地超過汽車的各個零部件。 “完全采用連續流動生產線,那確實是不太現實,但是在飛機總裝的部分流程之中采用連續流動生產線,也是能夠大大的提升飛機總裝的效率!” 宋天行怎么想的,張星揚自然是知道的。 不過張星揚確實是想要再多少一些關于流動生產方面的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