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這個時候國內的每千克發射重量的報價基本在六萬到八萬之間。 而同樣的重量,其他的公司報價基本上在十二萬左右。 超高的性價比也是銥星公司首先考慮國內火箭發射的原因。 “沒問題,合同簽訂之后,一個星期之內錢就會打到你們的賬戶上。” 對面負責談判的是銥星公司高管開口道。 這個時候的銥星公司還是很財大氣粗的,手握來自于鷹醬華爾街的大筆投資,根本就不缺錢。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按照他們招股和發行債券的時候公布的計劃時間表。 他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浪費了,只能夠用砸錢來換取時間。 不過即使是在瘋狂砸錢的情況之下,銥星還是存在眾多的缺陷和技術問題沒有能夠解決。 這也是銥星在正式推向市場之后,市場反響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的重要原因。 “張,你們有沒有興趣成為銥星通訊的第一批用戶?” 在正式會談結束之后的閑聊之中,之前的銥星公司負責人普林斯·托勒熱情地向張星揚推薦自己公司的產品。 當然知道銥星第一代產品有多坑的張星揚并沒有什么興趣,但是看在對方剛剛給自己送了接近一億美元的份上,并沒有直接出言嘲諷。 而是比較委婉: “我本人對于衛星通信網絡的發展前景是比較看好的,但是對我來說現在還沒有什么能夠用到衛星通訊的地方。” 雖然張星揚的話算是比較婉轉的,但是普林斯·托勒同樣也不是什么蠢貨。 蠢貨也不可能當上銥星公司的高管,普林斯·托勒也是聽出了張星揚對于銥星的衛星通訊服務并沒有什么興趣。 于是笑了一下,轉身離開了。 張星揚看著意氣風發離開的銥星公司商務代表團,有些感慨地對著自己身邊的梁毅說道: “梁叔,你信不信,銥星公司三年之后就會支撐不住,要申請破產。” 梁毅雖然平日里比較相信張星揚的各種判斷,畢竟他在這種大事上并沒有出過錯。 但是對于這么大一個公司會在三年之內突然破產這件事,并不是特別相信。 畢竟這個時候的銥星可謂是在全世界都算得上炙手可熱的科技公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