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過兩三個月的磨合,應用了火箭研究院搞出來的高溫超合金以及碳碳復合材料的ws-10新核心機終于做出來了。 采用鎳鉻鐵合金的渦輪盤,采取了之前國內使用非常稀有的粉末冶金工藝。 不過這項工藝目前還不是特別成熟,各個方面的工業設備基本上都是張星揚帶著工程師們一點點的改出來的。 除了能夠滿足火箭研究院自己的新發動機的渦輪盤試驗品生產之外,也就能夠稍微提供一些給ws-10項目組進行試驗使用。 當然數量少,并不代表火箭研究院所造出來的東西就價格昂貴。 實際上,現在這個階段限制產量的主要還是設備數量和能夠操作這些設備的工人都太少了。 只要設備和工人到位,分分鐘能夠大批量量產。 “性能測試結果怎么樣?” 張正江十分著急地看著,剛剛給火箭研究院做出的渦輪盤做完測試的陳薦青。 陳薦青手持著剛剛從打印機之中吐出來,還帶著油墨味的報告,喜形于色: “這次的新渦輪盤,相較于之前我們自己的制造的渦輪盤,各項性能都有了差不多20%。” “尤其是他們采用的高溫粉末冶金技術似乎很高超,整個渦輪盤都是一體成型的,晶體結構也很好?!? 聽到陳薦青報喜,張正江也是十分的欣喜,拿過報告不斷地翻閱著。 想要自己親眼確認,陳薦青所說的是不是真的。 火箭研究院所發過來的新的渦輪盤,是不是真的那樣的優秀。 張正江一點點的掃視著報告上的各項數據。 確實,相較于他們之前一直使用的渦輪盤,性能確實提高了不少。 尤其是在關鍵的耐高溫性能測試之中,更是提高了將近百分之四十。 將極限溫度提高到了接近三千度的高度。 “火箭研究院現在材料上,真的是做出了不少的成果??!” 張正江笑著,彈了彈手里的報告,對陳薦青說。 揉了揉因為長時間工作,而有些發昏的頭腦,陳薦青雖然略帶疲憊,但是依然高興地說: “這下,我們的發動機算是有了一個比較牢靠的核心!” 前世的時候,ws-10最初不能裝載上殲十,是不知道多少人心中始終過不去的一根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