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新型碳碳復合材料制備完成,張星揚總算是能夠松一口氣了。 這證明自己腦子中的科技,即使是在這個接近兩百年前的世界中應用。 沒有因為時間的問題,而出現任何的偏差。 不過現在張星揚還不能休息,眼下還有一件有點麻煩的事情。 那就是剛剛過來的蘇澈和錢思明兩位材料學教授。 尤其是錢思明教授,十分興奮地揪著張星揚的衣袖,指著載物臺上的新材料,不停地問著各種問題。 “材料的基體,你選的什么?單層碳胚?碳纖維布?還是石墨?” “固碳過程中的源氣,有哪些?” “到底是什么樣的材料結構,能有這么大的強度啊?!” “要是有一臺掃描電鏡就好了!” 張星揚沒有回答錢思明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都是比較敏感的關鍵技術點。 自己能夠理解對方作為一個在材料領域深耕多年的科研人員,見到一種性能強勁的材料時的興奮。 但是自己現在的屁股坐在火箭研究院這邊,不可能讓自己單位的成果被別人白嫖。 “主要的技術路線,過幾天我會寫一篇論文,到時候你們可以看看。” 張星揚看著一臉期待的錢思明,不緊不慢地說道。 蘇澈則是要比自己的好友看的更透徹一些,張星揚作為火箭研究院負責人不可能隨隨便便告訴別人,自家新技術的細節。 他現在關心的是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新材料的成本問題,以及是否能夠量產。 “這種材料現在能夠量產嗎,成本大概在多少?” 張星揚看了眼雖然同樣很高興,但是并沒有發瘋的蘇澈,心算了幾秒鐘爆出了一組數據。 “實驗室成本大概在1500元/公斤,量產成本如果管理恰當的話,可以控制在1100元/公斤左右。” 蘇澈聽完之后沒有太大反應,之前材料性能給他的沖擊太大了,導致現在對原本很夸張的數據脫敏了。 新型的碳碳復合材料,相較于現在普遍使用的鎳基高溫超合金,高溫性能幾乎提升了兩倍,重量下降三分之一,然而成本卻只有鎳基合金的一半都不到。 如果這種材料,應用在自己參加的ws-10發動機研制上,那渦扇十的性能將得到不少提升。 單說是碳碳材料的低密度,就能夠提升不少的推重比。 而且耐高溫性能提升,意味著更大的燃燒噴發,更大的推力! 更別提它的成本,相較于鎳基高溫超合金幾乎是碾壓級別的優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