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李云霄這個隱藏在暗處的閻王在,他們這群倭國人幾乎是無路可去了。 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在大唐買東西幾乎都是二倍的價格,哪怕大唐心慈仁厚,一些商鋪不會二倍售賣,但那也是極少數的。 有了這么一個限制,他們倭國想要提升,就只能求見這位被盛傳的仁慈明君。 以求對方能寬恕貞觀年間,倭國在霄樓犯下的罪過,祈求原諒。 而他們也極為欣賞大唐文化,例如相撲等娛樂,都是從大唐傳過去的。 自貞觀時至今,倭國之主派遣過來的唐使數以千計,但大多數都是來了就了無音訊,沒有帶回什么有用的東西。 這次對方也算是下了狠心,帶來的財富足有三艘船只,足以讓上千人一輩子吃喝不愁! 只求這次過來,能在大唐這兒謀求一官半職,深入學習一番。 李隆基廣開盛宴招待這些遣唐使,所謂的文化,自然是取之長處,知己短處,能學習,讓大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何樂而不為? 看著下方率先站出來送禮的倭國唐使,李隆基淡笑道: “爾等不畏艱難,前來我大唐學習,精神可嘉啊?!? “謝陛下!” “嗯,你,叫什么名字?” “卑臣叫,阿倍仲麻呂?!? “中原話說的不錯,你來大唐,多少時日了?” “卑臣已經來了三年了?!? “哦?都已經三年了,那你與朕說說,你喜歡我大唐什么地方?。俊? “卑臣最喜歡所有關于大唐的文化,而且卑臣還做了一首詩,請陛下過目?!? 李隆基左右看了眼大臣,不少人都跟著附和的笑著。 想不到這么一個倭國人,才在中原待了三年,就已經學會作詩了。 高力士上前接過阿倍仲麻呂的詩,交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將紙張展開。 “昭昭大唐國,如日懸東方,不畏海途險,求學興奈良,呵哈哈哈哈...” 李隆基在龍椅上大笑著搖了搖頭,這首詩簡直就是不值一提。 雖說不是文采飛揚,但也足見倭國的遣唐使來大唐的誠心了。 將詩詞放下,李隆基緩緩站起身,朝著下面走去。 “爾等遣唐,為的是學習大唐經文技藝,而興盛倭國?!? “然而你們都小瞧了我大唐的底蘊,國之興衰,其根本不在于以上那些,而在于朝廷的點章制度!” “你們這些遣唐使,而今依然在書院學習,這樣,怎么能夠通曉興盛之理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