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嘉靖在一路上讀了一點無名兵法。 發現了一個問題。 每一次的戰役當中,都有一個提問,那就是百姓們的意向。 以前都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也說:得民心者得天下。 更有: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 從來都沒有像他看的那本書一樣,很直觀地放在眼前,明確其中的利害關系。 此時再看,縣城內官員們的做法,心中就明白了王朝衰落的癥結之一在哪里。 那就是,有人想要通過手段,不斷地激化底層百姓和皇權的矛盾。 從而拿著百姓們說事,來倒逼皇帝做出符合他們的利益。 而這群人正是官吏。 明明說得已經很清楚,卻有人總是裝糊涂,還美其名曰:難得糊涂。 若真的糊涂,怎么不把自己的銀子往外撒,還一個勁地往懷里撈? “來告訴朕,蓮神太子廟有沒有魚肉百姓?” “有沒有用人活祭?” “有沒有聽過坑蒙拐騙的方法,侵占百姓們的土地?” 連續三個有沒有。 問的兩位還清醒著的官員,汗水濕透了衣襟。 明擺著,百姓們自己的節日,自己過。 哪有自己坑自己的道理? 廟里也沒有主持,只有一群上了年紀的守廟人迎來送往,打掃衛生。 那一項符合情理的目標了? “自己寫一份伏辯,送到朝堂上,看看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怎么給你們處罰,朕累了不要再來打擾。” 本來嘉靖想要自己來一個一言九鼎的。 想了想,還是走一走程序。 朝中的人,想要他難堪,他也可以甩手把這件事情,送到朝堂上去,若是往后真的出現了問題。 那也不是他這個皇帝的錯。 觀念的改變,做事的方式也就會跟著改變。 人前顯圣是很爽快,可對于一個皇帝來說,天下才是他最看重的。 面子是什么? 大明只要一直在,他就是皇帝,若是一直強盛下去,誰還會不給他面子? 始皇陵墓一直在,就是天下人給的面子。 女皇墓地也一直在,還不是天下人給的面子。 真以為幾個玄奇的小故事,就能嚇得住貪心的人不敢去動? 歷史上求仙的皇帝那么多。 見不到仙人,難道就不能見到鬼? 而見到了鬼,不就見到了仙人?簡單的邏輯,就能夠看出許多人口中說著暴秦,女皇母雞司晨,可臉面是真的給足了的。 那些被盜取的皇陵不知幾凡。 不外乎就是面子不夠大而已。 嘉靖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么清醒過,有時候人的覺悟,就是一瞬間,不在于你讀了多少書,也不在于你的出身地位。 覺悟了,就是覺悟了。 很不講道理。 嘉靖覺悟了,可建昌福的官員們可就難受了。 不久的將來,朝廷中的那些大臣們估計也會難受。 不過,這都不關嘉靖的事情。 找到了處理某些政務的方法,嘉靖的一夜,就睡得很是安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