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幅立體主義油畫上有作者署名,是一件不錯的藝術品,但來歷清楚,似乎沒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安德魯自認為非常清楚這幅立體主義畫作的情況,此時卻滿頭霧水,甚至有些自我懷疑。
他有點搞不明白,以蕭然的收藏段位,怎么會對這幅立體主義畫作青眼有加,似乎不應該啊!
除非這幅油畫也跟萊頓的那幅《黃昏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一樣,背后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個秘密一直無人發覺,直到蕭然出現,才看出一點端倪。
自動腦補出這些情節之后,安德魯的雙眼驟然變得更亮了,而且深以為然!
非但他一個,現場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隨之而來,大家看著這幅立體主義油畫的眼神,都變得更加炙熱了!
包括賈斯丁在內的幾位頂級鑒定專家,不約而同地上前幾步,雙眼放光地看向這幅立體主義畫作。
下一刻,安德魯開始介紹這幅立體主義油畫的相關情況。
“這幅立體主義油畫的作者,是托馬斯.岡薩雷斯,在這幅油畫的右下角,有岡薩雷斯的作者署名”
“據相關資料,岡薩雷斯是畢加索的崇拜者,比畢加索小八歲左右,正是為了追隨畢加索,他才從西班牙去法國學畫”
“抵達巴黎后,他卻沒能拜入畢加索門下,反而成為另外一位立體主義大師布拉克的學生,深受布拉克的畫風影響”
“但岡薩雷斯沒有畢加索和布拉克那樣的絕頂天賦,藝術成就根本沒法跟這兩位絕頂天才相比,只能算一位小有成就的畫家”
“岡薩雷斯的這幅立體主義油畫,是我在法國的一家鄉村畫廊里發現的,覺得藝術水準還不錯,所以買了下來,……”
隨著安德魯的介紹,大家對這幅油畫的了解都變得更深了。
但是,大家更加關注蕭然的反應。
大家一邊聽著安德魯講解,一邊偷偷觀察蕭然的表現。
看到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視線始終不離這幅油畫表面,而且一副饒有興致的模樣等。
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讓大家對這幅油畫興趣大增,甚至蠢蠢欲動。
說話間,安德魯已介紹完畢。
蕭然稍作思考,然后微笑著說道:
“我知道岡薩雷斯這位立體主義畫家,他的畫作在水準之上,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在他的畫作上,往往能夠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兩位大師的影子,畢加索的影響更重一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