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輕重不知-《唐朝工科生》
第(3/3)頁
不多時,來了一個行事利落的小黃門,和別的閹人不同,這個小黃門明顯有著胡人血統。仔細一看,還能發現他發絲在陽光下,隱隱有偏紅色。
張德知道這幾年皇宮使用了不少類似吐火羅人的閹奴,但也是頭一次真正見到。他猜測,大概這些閹奴,還沒有被真正收用,只是外放當苦力使喚,做一些類似打雜的事情。
“見過都憲!”
“圣人有何旨意?”
“聞上海鎮東海健兒歸來,陛下欲召一眾健兒入京,在京中講述見聞。”
“噢?”
張德一愣,更是一喜,笑道,“如此當真是好事多磨,原本他們也就是去武漢領獎,這下好了,也算是在御前露面。好好好,你去復命,老夫讓人準備準備,這就讓東海健兒一同赴京。”
“多謝都憲!”
等送走天使之后,張德心情很好,有了皇帝的聲名加持,對這些環東海競速賽的“選手”們而言,就是天大的機遇。
一次冒險的回報之豐厚,不亞于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陸續從海外回來的船只每隔一陣子都有,一直持續到貞觀二十七年的春耕都還有船只歸來。
只是回來的很多,沒有回來的也不少,甚至有些回來的船只,還帶著很多殘破的物品,大多都是沉船之后漂浮起來,被后來者發現的。
有的是衣物,有的是瓶子,瓶子里裝著的可能是錢幣,也可能是一份極為珍貴的日志。
其中就有對南極大陸的描述,甚至還有企鵝的素描。后來者對南極的興趣很大,但畏懼這種“九死一生”的無腦冒險,最終選擇了規避。
而這種“膽小怕死”的規避,卻又帶來了最為寶貴的第一首資料。
聽說南極大陸的存在之后,京中的熱情又一次被點燃,好在北極方向是何等的殘酷,京中權貴是知道的,所以想象起來,就明白南極大陸的狀況。
沒人會投錢進去,只有鉆研地理志的學者,才想法設法說服船只,尋找合適的航線前往南極大陸冒險。
“操之,皇帝召東海健兒前往洛陽,所為何事?”
在上海鎮逗留了很久,幾乎時不時就要跟長孫無忌打交道。
江東總督老大人的心態越來越好,皇帝不管事,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事情。
至于說傳言今年長孫皇后要“南巡”廣州,他有點惱火,但也無所謂。“南巡”就“南巡”吧,至少馮氏、冼氏為了把廣州升格為南都,有他出的一份力。
“老令公消息靈通,怎地打問起我來了?”
張德笑著問道。
“老夫確有耳聞些許傳言,只是不得確認,便想來問問操之。”
“噢?是何傳言?”
“聽聞皇帝除了要封泰山禪梁父之外,還要祭河口。”
“祭誰?河伯?”
“不知,或為祭海也未可知。總之,這幾日京中云集東海健兒,想來封禪之日,會越來越近。”
“封禪不看良辰的么?”
“貞觀大帝上報于天下報于地,何須甚么良辰吉日。”
長孫無忌說出這番話的時候,自己也覺得很有氣勢。仔細想想,妹夫這個皇帝,還真是做到了驚人的偉業。
只是事到如今,江南處處有蟲鳴,春花爛漫之日,卻似乎偉業都不重要的樣子。
可如果說不重要不看重,這封禪泰山的排場,卻是史無前例的強大。
為了封禪,修一條鐵路,每百里就是百萬貫為數量級的開元通寶在融化,蒸汽機車每一次嗚嗚嗚嗚前進,就是一張張華潤飛票在燃燒。
這大概是史上最昂貴的一次封禪,而且僅僅是在前進的道路上,就已經是如此的驚人。
始皇帝的東巡和它比起來,根本不值一哂。
而封禪時候的崇古禮制,卻又被李皇帝改得面目全非,土臺是沒有的,刻石報功也是沒有的,兩個巨大的鋼筋混凝土外加花崗巖的祭壇,就是最好的憑證。
勒石的碑文只有兩個字,早早做好,早早上漆,早早埋在了泰山和梁父山。
這兩個字,叫做貞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望谟县|
台北市|
永年县|
江安县|
凤阳县|
阿坝|
新龙县|
普兰店市|
加查县|
平原县|
手游|
利辛县|
绥宁县|
阳曲县|
凤凰县|
景泰县|
潞城市|
蒙城县|
通化县|
云南省|
伊宁市|
伊通|
沙湾县|
罗定市|
金阳县|
宣恩县|
唐山市|
运城市|
三江|
牟定县|
德庆县|
沂水县|
富阳市|
石楼县|
涪陵区|
清河县|
治多县|
工布江达县|
日喀则市|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