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邊將菜往張一行兄妹倆這邊推了推,李紅玉一邊絮叨。 張一行哈哈笑笑,“哪有,我覺得還胖了呢!” “你奶奶看看,是瘦了吧!” 郭老太太點點頭,“瘦一圈兒!” 對于這拋開事實不談所下的結論,張一行看來是無法反駁了。 看張一行吃著飯,李紅玉又去拿水果,如今家里的水果幾乎吃不完。 倒也不是買的,而是村里人送的,村里里不少人院子里都有棵果樹,一旦熟了就會有人往張一行家里送,尤其是那些過年領油領面的老人,和他們推讓根本就讓不過。 “上學的時候多帶點水果,石榴太多了,再放就壞了!” 張一行點點頭,“行,到時候我多拿點,回去分分。” 國慶節時剛收了玉米,樓頂和院子里都是晾曬的玉米棒子。 吃完飯后,李紅玉就去了廠里。 郭老太太搬個馬扎坐在玉米堆里,扶著手搖的玉米脫粒機打玉米粒。 家里其實已經有電動的脫粒機了,是張一行堅持買的,但玉米還不夠干,郭老太太自己也用不了這種機器。 她腳下的一小堆玉米棒都是她一個個精挑細選出來的,連個蟲眼兒都沒有,是要打玉米面吃的,根本沒多少。 剩下的都要用電機打,賣給村里收糧的。 以前的時候,打玉米粒都是直接用手嗑,用螺絲刀在玉米棒上嗑條縫,兩個玉米互相擰著就能擰下粒來,十分費功夫。 生活的驟變,張光宗和李紅玉都還沒有轉變過觀念來,一些活計還都習慣用老方法干。 比如家里買的洗衣機,比如玉米脫粒機,若不是張一行堅持,他們根本就不會買。 在他們眼里,洗幾件衣服還能費多大功夫,人不就干活的嘛! 張秀秀就在旁邊撿玉米芯,用錘子砸開看里面有沒有蟲子,有的話就直接一甩丟進雞窩里,偶爾也會扔到螞蟻窩旁一只。 張一行看看張秀秀,“先寫作業去!” 張秀秀撇撇嘴,扔下錘子,回屋拿起書包就跑出大門,去了張小雨家里。 張一行則去了書房,打開電腦,登錄qq,與胡葦時探討一項新的商業計劃:書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