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早上起床,在阿依慕幽怨的目光中穿衣洗漱,早早的趕到副都統(tǒng)衙門。 齊齊哈爾各地大小官員已經(jīng)連夜趕到了,幾個離得遠的也在路上。 胤祚開門見山,要各地籌糧,并且拍出了那五十萬兩銀子的銀票,這是齊齊哈爾有史以來最緊急的公務,全齊齊哈爾上下官員,不論大小,一律放下手中事情籌集糧餉。 好在由于玉米、土豆、地瓜的影響,齊齊哈爾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豐收,糧價賤于筐價,官府不得不多次平糴糧食,而整個關外都是地廣人稀,糧食難以外銷,故糧食一直堆在齊齊哈爾的糧倉中。 若不是此次朝廷征糧食,恐怕糧倉中的存糧都有霉爛殆盡的危險。 在清初,還沒有與外國貿易順差導致的大量白銀流入,五十萬兩銀子的購買力還是很強的,即便是在關內,一兩銀子也能買到六十斤的糧食,在齊齊哈爾,一兩銀子則能買到上百斤。 所以用來購買糧食的話,五十萬兩銀子絕對是一筆巨款。 齊齊哈爾的糧食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既然征調了齊齊阿哈爾的糧食,拿一些銀兩進行補償也很正常。 不過官府的存糧畢竟是有限的,薩布素對糧食的要求是多多益善,故胤祚還需要發(fā)動商人的力量,于是百事行就賺了二十萬兩銀子,用以從各地收購糧。 齊齊阿哈爾的幾個鄰國都不是什么產(chǎn)糧大戶,蒙古人靠天吃飯,喂飽自己都問題;李朝人的棉紡剛剛起步,貧窮依舊,田地還是沒什么產(chǎn)出。 倭國離得太遠,且本就不產(chǎn)糧,至于俄國雖然糧產(chǎn)多,但都集中在東歐,在西伯利亞苦寒之地,也沒什么糧食。 胤祚也不知道吳澤見了銀子,拍胸脯保證能弄來糧食的信心是從哪來的。 不過五天之后,當吳澤運來了滿滿一千車,近二十萬斤的糧食之后,又對資本的力量有了新的認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