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玉貞回漢城府的時候,全城的百姓都為之轟動,大妃人還未到,為了病重的母親親自上山采參的事跡已經(jīng)傳的路人皆知。 在消息的傳播中,張家的商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業(yè)活動不光是賺錢的手段,也是消息傳播的重要途徑。”胤祚的話果然沒有錯。 論及對商業(yè)的理解,哪怕張玉貞出身商賈之家,也難比得上胤祚一星半點,這點早在山谷中張玉貞就認(rèn)清了。在許多士子的眼中,采參救母的事跡,足以列入二十四孝中了。 除了孝道以外。張玉貞對侍女的仁愛也為百姓們津津樂道。 民間傳言,大妃歸來后,為葬身在白頭山的侍女大哭三天三夜,這可不是裝出來的嚶嚶啜泣,而是真正的痛哭,據(jù)說為了哀悼那個侍女,大妃連續(xù)五六天茶飯不思,人比從白頭山脫險時還要虛弱。 回到咸興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人去白頭山尋覓那侍女的尸骨。 可惜過去了五六天,侍女的尸骨早就掩埋在了大雪之下,一群人搜尋良久,也只找到了一個裂成兩半的暖爐,據(jù)說這是大妃見到暖爐又哭泣不止,這是她和侍女共患難時的用具。 有好事的連孝仁王后的謚號,都給張玉貞想好了。 張玉貞的車架進入漢城府的時候,半城的百姓都涌到城門口去觀看。 只見在鮮衣怒馬的騎士和舉著肅靜回避牌子的侍衛(wèi)之后,一個樸素的車架緩緩駛來,許是聽到了百姓們的歡呼,大妃挑開了馬車的簾子,向兩旁的百姓揮手致意。 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喜歡的,尤其是張玉貞這種美女,美艷不可方物又端莊大氣,瞬間博得了周圍百姓的好感。 車隊一直在百姓的隊列穿梭,以往貴人上路,百姓都要回到家中,緊閉房門,以免唐突貴人,但大妃車架前的騎士不但沒有驅(qū)逐百姓,反而笑語盈盈的向百姓打招呼,如同得勝歸來的將軍,這更讓百姓們感到如沐春風(fēng)。 百姓自覺排起的長龍一直延伸到宮門口,直到車隊完全消失在了王宮大門前,百姓們才逐漸散去。 張玉貞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臉龐和舉的發(fā)酸的手臂,下車一步步向中宮走去,她想看看李焞見到她還活著時,臉上是如何的精彩。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李焞直接從中宮走出來,快步走到她身前,牽起張玉貞的手說:“玉珍受苦了。”說著就拉著她的手,往中宮走去。 一路上好言寬慰,語氣最重的一句話便是:“玉貞以后需要什么東西,只管向本王說就是,哪怕千年人參,本王也會竭力找尋,切不可再如此孤身犯險!” 言辭真摯不似作假,張玉貞有些迷惑,既沒有懷疑她采參的虛實,又沒有追問她逃出來的細(xì)節(jié),更沒有責(zé)怪她一路上收買人心的種種舉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