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張大年一家,正是靠著出海打魚過活。
可是這些年,海上常有倭寇肆虐,胡亂殺人,這無疑與每次出海,都是一次賭命。
然而,隨著朝廷的一紙禁令。
就連這賭命的活計也沒有了。
閉關鎖國,片板不得下海。
張大年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家的小漁船在海邊逐漸腐爛。
可現在,這一切好像都改變了。
張大年驚訝的發現,不知何時,竟然有官兵在岸邊修建了一座船港。
一些膽大的漁民,偷偷下海捕魚被他們看到了,也不會去管。
有漁民在官兵中看到熟人,拎著兩條魚想要攀個關系,結果竟然還被那群官兵開起了玩笑。
說什么吃魚都吃吐了。
這遭天譴的,吃魚吃吐了?
你聽聽說的這是人話嗎!
可這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他們不僅不攔著漁民下海,而且問漁民打聽海圖。
說什么軍伍里要用,大家以后下海,遇到暗礁什么的,務必回來告訴他們一聲。
而作為交換,則是可以從他們的船港下海,船也可以留在他們的船港,只需要放在他們的指定位置就可以。
并且還負責幫著應付官府里的人。
我的天哪!
這不是跟陛下對著干嗎!
可偏偏,還沒人來找他們。
甚至于縣太爺聽說了,都帶著酒肉過來了,說是給什么引鳳侯與信國公問好。
可那群人竟然半點面子都不給縣太爺,還說什么水師規矩啥啥的。
算了,反正啥規矩的他一個漁民也不懂,就老老實實的打魚得了。
今日里,張大年又一次的出海打魚了。
他算好了,只要今天的收成能跟前幾日一樣,只要半個月,就能攢夠了家里娃子娶媳婦的錢。
給娃子娶了媳婦,自己的任務也就算是完成了。
到時候娃子再給自己生個孫子,自己就可以把漁船傳給兒子,自己在家帶孫子。
然后兒子再傳給孫子,兒子在家帶重孫子。
美滋滋有沒有。
可今天的出海,雖然收獲滿滿,但是卻也讓張大牛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
他駕駛著自己的小漁船,奮力的搖動船槳,沖著海邊疾馳。
遠遠的,他看到一艘懸掛著大明龍旗的龐大巨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