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甚至以大禹國的風氣,很可能直接將大齊國給滅了也說不定。 唇亡齒寒的道理,大齊國皇帝還是十分清楚的。 只是,無論是怎么選擇,于大齊國皇帝而言,都將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于是,大齊國皇帝最終只得對華郎說道:“華尚書辛苦了,此事事關重大,容朕再與文武百官們商議一番,再下決定,不知華尚書以為如何?” 華郎臉色一沉,這些家伙,還真是一個比一個算得精。 不過,片刻后,華郎的臉色便恢復如初了,對于他來說,掌控自己的情緒,不過是手到擒來的事情罷了。 只聽華郎聲音低沉的說道:“不知陛下多少時間能夠給臣一個答復?因為現在情況特殊,臣等不了太長的時間。” 大齊國皇帝略一沉吟,便即說道:“好說,華尚書不必擔憂,朕承諾,三日之內,定給華尚書一個準確的答復!” “好!那我便等陛下三天!希望陛下到時候不要讓我失望!”華郎點了點頭,立刻便應了下來,說道。 兩人又討論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之后,華郎便率先告辭了,回到了驛館中去。 大齊國皇帝這邊剛送走了華郎,緊接著便召集文武百官,詢問他們的意思。 與此同時,出使大梁國的鴻臚寺卿左方堂,也正在為大梁國的皇帝,以及文武百官們陳說利弊。 不過,大梁國的情況,與大齊國也相差無幾。 最后,甚至兩國都互相派出使者,詢問對方的意思。 畢竟對他們來說,這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他們便會被滅的渣都不剩,自然要格外慎重。 而且,大齊國和大梁國之間,本就是同盟的關系,在很多大事件上,自然會共同商議。 只是如此一來,時間便被耽誤了不少。 華郎和左方堂也十分的無奈,只能靜等佳音。 此時,大景國的荊州地界,兵部尚書楊乃武,已經率領十萬大軍抵達了這里。 這些日子,荊州的地盤,已經被大禹國給打下了不少。 所幸因為邊關上都配置了一些紅衣大炮,因此大禹國也沒有在第一時間便拿下荊州。 然而即便如此,大景國也節節敗退,沒辦法,大禹國的火力,也同樣兇猛異常,非同小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