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王瀚的聲音停下,幾乎所有人都驚呆了。 這第一句詩,乍一聽感覺平平無奇,似乎就是任何人都能說得出來的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而已。 可是,結合當下的場景,稍一琢磨,又感覺韻味無窮。 站在這個觀景臺上,放眼望去,無數的山峰林立,而且形狀各不相同,有的能看到的是正面,有的能看到的是側面,那不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嗎? 最關鍵的是,這句詩不僅水平高的人感覺有韻味,就算那些不懂詩的人,也都能聽得懂,仿佛就跟平時說話一樣,就是一句大白話。 于是,雜役隊伍里就有人小聲說道—— “這句詩我聽得懂的呢?” “誰聽不懂啊?不就是正面看山是一個山嶺,側面看山是一座山峰嗎?我也懂。” “這詩好啊,我們都能聽得懂,難怪連趙堂主都夸了一句好!” …… 就在大家小聲議論的時候,只聽王瀚又接著念了第二句—— “遠近高低各不同!” 又是一句大白話,普通得好像任何人都能夠脫口而出似的。 連向來不愛讀書的衛小雪,都小聲地跟身邊的衛小龍說道: “哥,月月寫的詩我都能聽得懂,她這樣寫好嗎?” 她覺得,寫詩不都要寫得大家都聽不懂,那才叫好嗎?現在這兩句大白話,連自己這個不愛讀書的人都能聽懂,那豈不是太簡單了? 衛小龍輕聲回答道: “我也能聽得懂,剛才連趙堂主都夸好,那自然是好的。” 其實,他自己心里也沒底,只不過,他畢竟人生經歷比妹妹更豐富一點,隱隱覺得這兩句詩好像沒那么簡單,可是,一時又想不明白究竟有何深意。 在萬眾期待中,王瀚停了好一會,才一下子將后兩句念了出來—— “不識靈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后兩句一出來,幾乎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兩句詩似乎有種當頭一棒的效果,立即讓人產生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來。 之所以看不清整個靈山的模樣,只因為我們身在靈山之中,由此,能讓人聯想到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話來。 四句詩連在一塊之后,趙瑾立刻激動不已地一拍身邊的石欄桿大聲說道:“好詩!” 念完整首詩的王瀚也是默默地沉浸在詩意中,久久沒能回過神來,聽到趙瑾的夸贊,他也忍不住贊嘆道:“果然是一首好詩,此詩必能流芳千古!” 流芳千古,多么高的評價啊! 可是,在場卻沒有任何一人表示反對。 即使是呆若木雞的馬武智,也只能戀戀不舍地看著自己親手放到書桌上的那一張古琴,卻也不得不服,此詩果然是驚天地,泣鬼神。 這首詩,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很普通,普通到任何人都能聽懂,包括自己剛剛諷刺過的那些雜役,他們都能聽得懂這幾句詩的表層意思。 可是,當這所有的字都連在一起后,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讀之令人震驚,使人警醒。 這真的是一個小小的雜役能寫出來的詩嗎? 這要有什么樣的人生經歷,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來啊! 想到這,他下意識地看向了剛剛將毛筆放下的蕭吟月,只見她此刻神采飛揚,滿臉的笑意,似乎對自己寫的這首詩非常滿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