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既然向德金來了,江枝就把徐家村買木料遇困境的事提了一下:“德金,你看縣城的木料商愿意送過來不?我不想跟梨花鎮的宋里正鬧得不愉快!” 李老實在旁邊聽得直翻白眼:你這一句話,還不就在給宋里正挖坑,明明是王家在為難,怎么就扯上宋里正了。 不過,也該他倒霉,誰叫他不問青紅皂白就想來捏耙紅苕。 向德金點頭:“嬸子,我回城里就幫你問一聲,只是你別買多了。 因為入冬就要征徭役修驛站,章縣令說官府要管飯,到時候肯定很多人來,還會有官府的磚石木料過來,你們可以買一些過來。” 啊哈哈,還有這種好事! 江枝滿心歡喜:“好好好,那我少買些,再等官府的磚石,這可省事了。” 價格低,質量好,還送到家門口,說不定連工匠雜工都是自帶的,不用再另外去找人。 此時,她對王家的怨恨瞬間消失,真是謝謝王家八輩祖宗,攔了自己幾個月,送來這樣一個大禮包。 田貴他們幾個在得知這消息,也是樂得合不攏嘴。 沒想到才得一幅縣令賜下的墨寶,現在又聽到這好消息,真是喜事一件接著一件。 天老爺也真是在跟人開玩笑,那讓人焦急的苞米一處理,雨就停了。 雖然接下來的兩天還是陰沉沉的,但沒有落雨,稻谷干爽,不擔心發芽的事,只等放晴地干就割谷。 苞米棒子掰完,那些苞米桿還在地里留著,甚至還有漏下的苞米棒。 江枝就把自己地的所有苞米桿分給互助組里的各家。 這一次,徐根慶也得了好處。 有白撿的東西自然歡喜,秦氏挎著背簍跑得飛快,一邊跑過一邊對沿途的村民炫耀:“這是我兒子和兒媳婦幫別人干活掙的!” 徐家村就只有二十戶人家,幾乎干活全在互幫互助,大家都能在江村長地里砍幾捆苞米桿回去。 不過這種事總是讓人心情愉悅的,于是,全村人都像是在吃大戶一樣,等不及苞米桿干透,興高采烈的一搶而空,擺放在自家窩棚外繼續晾曬。 陰雨后的第一個太陽出來,每家每戶就開始割稻打谷了。 拌桶,梯形木箱,底部光滑方便在稀泥中滑行 幾戶人家共同購置了一個拌桶,大的拌桶需要抬著進田,力氣大的也能一個人鉆進拌桶里扛著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