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要是驛站房屋修建得多,再加上有騾馬牲口棚需要隔開距離,恐怕宅基就沒什么剩的。 而且驛站之間還有距離區(qū)別。 漢代在交通要道上隔三十里設(shè)一驛,唐代還有水驛,方便飲馬歇人。 宋代20里有歇馬亭、遞鋪,60里有館,可以住宿; 明代每10里有急遞鋪。 可上次去縣城六十里,路上也只有一個歇馬亭。 看這里的驛站規(guī)模和距離,江枝想推測出外面官道以后是普通路還是高速路。 許東用奇怪的目光看著她,又搖頭嘆息:“你一個沒出過門的婦人是不知道的,還是給你說吧!” 顯然,驛站距離是早就有固定模式的,江枝這一問就露餡了,但她就一鄉(xiāng)野村婦,不知道也不足為奇。 “新軍會在錦州府建城,徐家村這里正好是處在錦州府到渝州府中間,距離兩地都是三百里,這里是一個大驛站。” 江枝一邊聽,一邊努力消耗理解這些距離。 如果在錦州府建城,到水路通達(dá)的渝州府必定會從這里走,這里就將是交通主道。 從徐家村到渝州府就有三百里,到錦州府就更遠(yuǎn),憑借現(xiàn)在需要翻山越嶺的官道,車馬難行。 天亮出發(fā),天黑入店,一走至少五天,六十里就得有一個能提供住宿的館驛,這么說來,徐家村這里就是一個大館驛。 江枝心里高興,有驛站好啊,至少自己以后想搭一個順風(fēng)車,捎帶些東西就方便了。 得到這消息,對會占去多少宅基地,江枝已經(jīng)不再關(guān)心。 官道旁邊有的是宅基,只需要砍去樹就有了。 得到有用消息,剛離開醫(yī)棚,江枝就看見小滿和二瑞被人攔住在說話。 在小滿前面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一貫的黑瘦,看得出來是在外面當(dāng)流民的日子不好過。 此時那人面容很是激動,就連江枝走近都沒有發(fā)現(xiàn)。 江枝聽到他聲音哽咽道:“真是太好了,長庚爺和叔婆都沒事,我和爹半道才知道你們沒走,我爹還想回來的,只是……唉,現(xiàn)在說這些都是空話了,反正你們沒有走是對的。” 江枝微微蹙眉,這話也太假了,什么半道才知道沒走,爹還想回來接。 那你倒是回來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