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徐二瑞在旁邊聽著,見自家娘要換人,忙道:“娘,你說路上有流民,讓小滿去方便嗎?” 他還是覺得小滿年紀小,肯定幫不上什么忙,也擔心娘遇上麻煩。 江枝“哚哚”切著藥:“小滿性子急,硬攔是攔不住的,再說還有他爺和大柱在,總會說服他。 若是明天他真要跟我下山,你還是在半路上來接一下。” 小滿要下山是遲早的事,他家需要一個人在外走動,春鳳也不方便露面。 小滿爺和徐大柱知道自家孩子的脾氣,會仔細叮囑。 “好的,我早點下山來!” 要自己在半路上接那就沒事,徐二瑞這才放心。 “對了,前些日子我讓你收拾的炭窯你弄好沒有?頂上的油布和土要蓋嚴實。”江枝突然想起一事。 “嗯,做好了,窯壁的土也被我鏟了一層!” 好,江枝很滿意。 徐二瑞沒有什么見識眼界的,唯一的好處就是很聽話,現在更是對自己的話字字句句都記在心里。 夏天時,江枝就想到種植木耳,還將長過木耳的菌棒放在一邊。 只是簡易版的種植棚也需要挖一米深的坑,上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 在這山上要挖坑是麻煩事,而且冬天雨水一多,坑里就要積水,也沒有薄膜,就擱置下來遲遲沒有實施。 木耳生長不需要陽光,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有一些散射光就足夠了。 于是江枝現在就想到那些被廢棄的炭窯。 自家的炭窯已經塌了,徐二瑞只需要將里面的土石清理出來,再把塌的頂部遮蓋起來,再堆放進新鮮紅薯。 靠紅薯的呼吸,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各項指標正常。 只要進過紅薯窖的人應該有體會,冬天里面溫度比外面高,一打開窖門就要呼呼冒白氣。 有時候紅薯堆太多了,會造成濕度過大,紅薯上和窖壁上還會布上水珠。 真是又濕又潮,丟一根木棒就要長菌子。 這個也是江枝想起人家種靈芝的技術。 靈芝木耳都是菌類,只要能種靈芝就可以種木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