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山的路不好走,江枝早有心理準備,可真正踏上才知道自己想簡單了。 這里的山不是土山,而是石山,所謂的路就是石縫間的排水溝,又窄又不平。 被雨水沖刷過的尖石頂得腳底疼,而且碎石還會在腳下打滾,一步沒有踏實,人就跟著碎石滾下山去。 徐二瑞從小就在這山上來去,每天打柴健步如飛,這對他來說沒有難度。 好在江枝現代時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在“村村通”沒有到達的地方,一樣需要翻山越嶺走路。 而且原身也是個干活麻利的農婦。 她只是稍微適應一下步伐,同樣背著東西就跟上前面徐二瑞。 靠近村子的山腳經常被人砍樹當柴燒,此時光禿禿只留下尚未發芽的樹樁和焦黃枯草。 隨著山勢漸漸爬高,小路兩邊有了雜樹,石縫里潺潺山泉水時隱時現,水邊甚至還有淡淡的綠色,那些都是等著春日招呼的草芽兒。 網圖 這簡直就是現代人花錢徒步旅行的天堂,江枝卻累得想罵娘。 穿行在高大的青岡樹下,一路停停走走,終于到了自家的炭棚,是在一片斜坡青崗林里勉強壘出來的平地,大概十來個平方。 網圖,大概就是這樣的 徐家村的人還是算純良,兩年沒有用過棚子還在。 木棒為墻,樹皮為頂,看著有蓋,實則漏雨,看著有墻,實則漏風。 江枝剛進去,就被悶了一臉的蛛絲。 徐二瑞將自己的背簍放進棚里,又將江枝的也放好,這才扯了衣袖擦汗。 江枝喘著氣環視這個避難所,因為是堆炭,地面黑黝黝一層一層炭灰土,角落里還堆放著一些碎炭渣。 這些是以前無法賣錢的廢品,只能丟棄不要,但對現在已經逃難的人來說,就是好東西。 徐二瑞見娘對這些炭渣感興趣,就指著棚后道:“后面還有廢炭,我們以前倒出去的?!? “嗯,地上鏟干凈墊上新土,再把棚子重新修補一下?!苯焖侔才畔氯ィ种匦聦⒅車榭催^。 木棚沒有倒塌,這就省了許多事,那幾根柱子也能湊合著用,只需要換一個棚頂。 讓她最滿意的是炭棚旁邊就有一眼山泉。 雖然不大,細細的水線聚起一方水塘,水色透亮,只是里面浸泡著落葉,看上去亂七八糟的。 兩人說要收拾炭棚,休息一會馬上就動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