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凡為將者,軍功乃是立身之本,都極為看重,不然古代也不會有這么多殺良冒功的事情出現。 更何況楊勇這顆人頭,是剛才關羽孤身陷陣,歷經艱難險阻方才斬殺,可謂來之不易。 倒不是關羽貪功,只是張恒的要求讓他難以理解,倘若是把功勞讓給劉備和張飛也就罷了,畢竟是自家兄弟。 可這個新歸順的敵將? 關羽瞥了張遼一眼,他憑什么! 劉備聞言也是面色一滯,隨后有些為難的看著張恒。 子毅,你這要求也太…… 相比于關羽的不悅,劉備的為難,以及張遼的惶恐,張恒卻面色自得,甚至絲毫不覺得尷尬。 “玄德公明鑒,文遠身為何進大將軍舊部,又是當朝羽林中郎將,如今棄暗投明,總得有個明證才是。也只有如此,才能讓諸侯信服。” 此話一出,三人頓時臉色一變。 你張遼說你棄暗投明,那些關東諸侯就會信?天下人就該信? 別開玩笑了好嘛! 想要別人相信,那就老老實實拿出點干貨。 而關羽手上這顆楊勇的人頭,就是最好的投名狀。 楊勇其人出身西涼軍,是董卓的心腹將領,如果對外宣稱張遼親手斬殺楊勇并投靠劉備,這種形式的棄暗投明就順理成章多了。 因為如此一來,張遼就沒了退路,必須得死死綁在劉備的戰車上,也自然能取信于關東諸侯。 倒不是張恒不相信劉備,只是世間之事,光相信是不夠的。 時移世易,人在不同時候,難免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張遼如今是歸順了不錯,但想要真正成為劉備的心腹之臣,想要今后能在劉備集團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斬斷自己的后路。 他沒想到這層,那張恒就幫他一把! 在場三人也都不是蠢人,只一瞬間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關羽眉頭稍稍舒展了些,隨手將楊勇首級遞了過來,算是表態了。 “云長大度!” 張恒對關羽豎起了大拇指夸道,卻讓關羽有些無語。 在他看來,君子言而有信,別人既然歸順,那自己這邊也該坦誠相待才是,還搞這種小動作,實在算不上光明磊落。 子毅雖然智算通天,但揣測旁人時卻總惡意滿滿,也不知是不是以前吃過大虧才養成這種性格。 “子毅,為今之計,還當如何?” 眼見關羽愿意讓出功勞,劉備又開口問了一句。 意思也很簡單,投名狀已經有了,該怎么用? “玄德公,咱們不妨讓文遠帶著此賊首級前往酸棗。一者,將文遠棄暗投明之心昭示諸侯。二者,咱們此戰得勝,更是收編了兩千降卒,也該向諸侯報功,同時再討要些糧草。” “好,子毅此計甚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