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比起這些問題的答案,袁耀更關心劉繇和劉表具體是怎么謀劃合攻自己的。 于是在回程的路上,袁耀不止一次誘問劉繇。 今天已經是袁耀第三次來試探劉繇了,而劉繇仍像前幾次一樣,只是大聲譏笑著袁耀一番,卻對于他和劉表的合謀一點也不肯多說。 “袁家小兒,不勞煩你一天看望老夫看得這么勤快,老夫這你這里有吃有喝三頓不愁,日子過得可比當揚州牧舒坦多了。” “你莫要用那種要殺人的眼神看老夫,老夫昨天是你的敵人不假,但今天老夫只是一階下囚耳。” 只見昨天還怨氣沖天的劉繇,今天卻面帶輕松釋然之色,反倒開解起了袁耀: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老夫今日為你所擒,全在老夫傲慢自大;一是輕視了笮融那賊廝,和他交戰耗費了太多功夫和時間;二是實在沒想到你用兵如此迅猛,而且上來就和老夫決戰;若是老夫能和你多周旋幾天,或許今日關在囚車里的就是你了。” “話又說回來,老夫也勸你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年輕人做事果決有沖勁是好事,但要是根基不穩就急于求成,必然埋藏禍亂,而招致敗亡!” 袁耀恨得牙癢癢,但卻不好上手段。若是他對一位漢室宗親用了刑,他的名聲可就真和自己便宜老爹袁術一樣臭了。 好在袁耀卻從劉繇故作輕松之語中聽出了話外之音,當即反唇相譏道:“老匹夫,你這是在說我,還是在咒那孫伯符?” 果然,一提到那個人,劉繇馬上為之色變。 “哼,你和那孫策有區別嗎?” “哈哈哈!” 袁耀就知道劉繇心里根本不像表面這樣釋然,當即開懷大笑起來。 劉繇:“何故發笑?” “劉州牧把我和孫策相提并論,我這還是頭一次聽人如此夸我,這才喜不自勝!” 袁耀和孫策同齡,然而不論到哪里,孫策的名聲都甩袁耀十八條街。 兩人也經常被袁術治下的士民拿來比較。然而在禮賢下士、少年有志、杰出通達的孫策面前,不學無術、只知聲色犬馬的袁耀自然是狗嫌人厭,就連唯一的出身優勢也成了眾人的笑談。 就連袁耀的親爹袁術,也時常對左右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這就足夠體現兩人的差距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