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又到了官府稅吏來收稅的時候了。 今年風調雨順,糧稅跟以往一樣,很重。 農民們辛辛苦苦一年,還混不到一個溫飽。 別看張大地主收底下佃戶的稅是四成,然而,張大地主的管家會根據每個村佃戶們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減免。 就比如說,家里殷實的,勞動力多的,他收四成就是實打實的。像那些家里條件不好,日子都快要過不下去的鰥寡孤獨人家,他就可能跟別人減免半成。 而官府名義上只收三成糧稅。 然而,這之后,官府會以各種各樣的名義收錢。 比如說,火耗費、專門送給縣令老爺和官府衙門各個有名頭的老爺們的冬敬費,還有典儀費,……雜七雜八加起來,平均每戶就得出半兩銀子。很多活不下去的人家,這會兒又會想出典租自家的老娘和老妻的主意。要么就是把她們全都賣了。 …… 收稅的文吏和衙役坐著驢車來了。 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個人。 那專門寫文書專門盤賬的,姓于,是縣令老爺的太太的親侄兒。今年也才30歲。 這位于文書讀過幾本書,識得一些字。以前替他親爹在山西省輝縣管著一個當鋪。 打算盤,是他基本功。 爹后來病死了,他就帶著自己親娘投奔家里最有出息的那位親姑姑。 給他親姑父請的一位錢谷師爺做助手。 如今已經一年了。 親自下鄉,找那些村民們收稅,他這次也是頭一回。 看著眼前這個滿是茅草屋,偶爾才有那么一間兩間的青磚大瓦房,于文書突然就對著手底下一位姓趙的衙役說道:“老趙叔,這陳家村看上去還是比那什么馬家莊,好像強上一點啊?” 趙衙役是趙縣令的遠房親戚。都出五服了。被于文書這么叫,他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 “于兄弟,我可擔不起你這聲老趙書啊!您直接叫我趙大壯就行!” 于文書搖了搖頭,真情實意地說道:“那可不成,您年紀比我大那么多,叫你趙大壯,太不尊重了。要不,我叫你老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