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等宋繪上岸,太子便“守禮避嫌”地先行走開,又叫了承恩侯府的丫鬟婆子去給她送衣裳。 全程沒伸手,沒看到半點不該看的。 事后,三房老爺慫恿晁國公帶宋繪去東宮,當(dāng)面感謝太子。 宋繪感激得梨花帶雨,說要報答太子的救命之恩,羞羞答答,還沒把“臣女愿意以身相許”幾個字說出來,太子欣悅道:“劍南道遭遇雨災(zāi),爆發(fā)三處山洪,百姓流離失所,二表妹若想報答孤,不如多捐些錢物給那些受災(zāi)的百姓。” 宋繪聽了,便知太子委婉地拒絕了她,好大一個沒臉,差點當(dāng)場哭暈。 晁國公沒法子,只得將她帶走,以宋繪的名義捐了二千兩銀子。 至今,晁國公仍記得當(dāng)時腳趾抓地的尷尬,恭敬地道:“此事兒子問過夫人,夫人說,許是太子生辰宴那日,太子醉酒,搶了青殷的殘酒喝,傷了青殷的名聲,心中過意不去,這才動了心思。父親知道,太子是個極負(fù)責(zé),又極護(hù)短的,不是那等見色起意的登徒浪子。” 老國公微微沉思:“你夫人待她如何?” “視若親女。” “品性如何?” 晁國公知道問的是甄青殷,字斟句酌道:“安分守己,不愛惹事,性子有些怯懦,不過夫人說,她不是個沒主見的。” 不是個沒主見的,但也不見得多有主見。老國公沉默了會兒,嘆氣道:“她爹娘實在不像樣。” 氣氛瞬間就輕松起來。 晁國公知道,父親決定扶持甄青殷入東宮了。 有那樣的爹娘,又與外祖殷家生了嫌隙,甄青殷注定需要借晁國公府和皇貴妃的勢,才能在東宮占有一席之地,將來登了高位,自然會念點香火情,投桃報李,庇護(hù)晁國公府一二;若有朝一日,皇貴妃與太子母子生隙,她也能在其中轉(zhuǎn)圜。 這是心照不宣的交易。 耳旁風(fēng)的威力,權(quán)貴之家最清楚不過,老國公不求甄青殷如何提拔他們,只要在國公府落難時維護(hù)幾句,不被別的枕頭風(fēng)落井下石,便已滿足。 而且,甄青殷還有個位居禮部左侍郎的叔叔。 甄世廉只有一女,有個侄兒還不成器,他當(dāng)然也會成為甄青殷的靠山。 有甄世廉和晁國公府兩大靠山,甄青殷地位穩(wěn)固,三方互惠互利。 晁國公聊了兩句道聽途說來的八卦:“……聽夫人說,我那連襟成了京城笑柄,過年不敢出門,這幾日正鬧著要辭官,說沒臉去京兆府上職,甄家老太太氣得又病一場。” 老國公卻皺眉:“這消息你夫人也能知道?” 就像扒人家墻根底下,當(dāng)了隔墻之耳似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