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院里也發生了許多新的故事。 有一天,周勝下班回家,看到賈東旭在院子里坐著。 賈東旭不好意思地說:“周勝,以前真是對不住,謝謝你一直幫我們家。” 周勝說:“都過去了,只要你以后好好過日子就行。” 日子一天天過去,周勝的孩子也到了上學的年紀。 有一天,周勝的妻子憂心忡忡地對他說:“孩子馬上要上學了,這學費可不少呢。” 周勝安慰道:“別擔心,咱們努力工作,總能供得起孩子讀書。” 這時,易中海的老伴兒上門來,說道:“周勝啊,聽說孩子要上學了,這是好事兒。” 周勝禮貌地回應:“謝謝大媽關心。” 易中海老伴兒接著說:“不過這讀書啊,可得花不少錢,你可得省著點。” 周勝心里明白她話里有話,只是笑笑不說話。 沒幾天,院里組織了一次捐款活動,說是要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 周勝毫不猶豫地捐了一些錢。 閻埠貴看到了,陰陽怪氣地說:“周勝,你自己孩子上學都要花錢,還這么大方捐出去。” 周勝正色道:“能幫一點是一點,孩子讀書是大事。” 時間過得很快,周勝在單位里又接到了一個重要的任務,需要經常出差。 一天,周勝出差回來,妻子告訴他:“這幾天院里不太安寧,許大茂和劉海中因為一點小事吵起來了,鬧得不可開交。” 周勝無奈地搖搖頭:“他們倆就不能消停點。” 過了段時間,周勝家的孩子在學校里表現優秀,拿了獎狀回來。 周勝高興地說:“兒子,繼續努力,爸爸為你驕傲。” 院里的人看到了,也紛紛夸贊。 賈張氏湊過來,笑著說:“周勝,你家孩子真有出息。” 周勝淡淡地回應:“謝謝。” 又過了一陣子,院里要選新的管事人。 易中海、劉海中、閻埠貴都想爭取這個位置。 周勝卻不感興趣,他對妻子說:“咱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不去摻和這些事兒。” 選舉那天,大家爭論不休。 最后,一個平時為人公正的鄰居當選了。 新的管事人上任后,院里的風氣漸漸好了起來。 有一天,周勝下班回家,發現門口放著一籃子雞蛋,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周勝,謝謝你以前的幫助。” 周勝也不知道是誰送的,心里卻暖暖的。 隨著城市的發展,大院要拆遷了。 大家都在討論著拆遷補償的事情。 易中海找到周勝說:“周勝啊,這次拆遷咱們可得團結起來,爭取多要點補償。” 周勝說道:“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咱們按規定來。” 在拆遷的過程中,雖然有些小波折,但最終大家都得到了合理的安置。 周勝一家搬進了新的小區,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孩子也漸漸長大,考上了好大學。 周勝和妻子感慨萬分:“這些年不容易啊,但總算熬過來了。” 在大學里,孩子經常給家里打電話,分享學校的趣事。 周勝笑著對妻子說:“咱們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畢業后,孩子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還帶回了一個漂亮的女朋友。 周勝和妻子高興得合不攏嘴。 在籌備婚禮的時候,院里的老鄰居們又聚到了一起。 許大茂笑著說:“周勝,你這是要享清福啦。” 周勝說道:“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婚禮熱熱鬧鬧地舉行了,周勝看著孩子幸福的模樣,心中滿是欣慰。 沒過多久,周勝的妻子對他說:“咱們也該享享清福啦,出去旅旅游怎么樣?”周勝笑著點頭:“好啊,這么多年也沒好好放松過。” 他們規劃好了行程,去了很多一直想去卻沒時間去的地方。一路上,夫妻倆看遍了美景,品嘗了各地的美食,心情格外舒暢。 回到家后,周勝發現自己的身體有些不適。去醫院一檢查,原來是長期的勞累導致了一些小毛病。妻子心疼地說:“以后可別那么拼命了,健康最重要。” 周勝在家休養的日子里,院里的老鄰居們時常來探望。易中海拎著水果說道:“周勝啊,好好養著,別著急。”周勝微笑著回應:“謝謝一大爺關心。” 閻埠貴也來了,還不忘嘮叨幾句:“周勝,你這可得注意保養啊,別不當回事。” 身體恢復后,周勝和妻子決定多參加一些社區活動。在一次老年合唱團的活動中,周勝結識了一位音樂老師,老師稱贊他嗓音條件不錯,鼓勵他多唱歌。 從那以后,周勝經常參加合唱團的排練和演出,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有一天,周勝在街上偶遇了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老同學熱情地邀請他參加同學聚會。 聚會上,大家回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感慨時光飛逝。周勝也分享了自己在大院里的故事,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勝家迎來了新的生命,孩子的妻子生了個大胖小子。周勝升級當了爺爺,樂得合不攏嘴。 他抱著孫子,對妻子說:“這小家伙就是咱們家的新希望啊。” 為了照顧孫子,周勝和妻子又忙碌了起來,但心里卻是滿滿的幸福。 孩子工作繁忙,周勝和妻子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孩子的責任。每天給孫子做飯、講故事,雖然辛苦,但看著孫子一天天長大,一切都值得。 院里的鄰居們也經常來逗弄小孫子,院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轉眼間,孫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周勝每天接送孫子上下學,和其他家長們也漸漸熟悉起來。 在一次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中,周勝和孫子一起完成了一個手工作品,獲得了一等獎。 日子就這樣平靜而又幸福地過著。周勝時常想起在大院里的那些日子,那些曾經的磕磕絆絆、歡笑淚水,都成為了他人生中寶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