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inf “世人但喜作高官,執(zhí)法無難斷案難。寬猛相平思呂杜,嚴苛尚是惡申韓。一心清正千家福,兩字公平百姓安。惟有昌平舊令尹,留傳案牘后人看?!? 這是《蘇無名傳》開篇之詩,明確指出,斷案折獄,難在偵破案件,而不在執(zhí)法量刑,緊接著還對清官做了描述。 官之清,要上保國家,為人所不能為、不敢為之事;下治百姓,雪人所不能雪、不易雪之冤。 原著里面,實際上是對以往的公案進行反思,開篇點題,告訴讀者這部的側(cè)重點—— 不是還像以往那樣,描寫清官品質(zhì)的清正廉明,而要更加表現(xiàn)清官在斷案時的智謀與才干。 但現(xiàn)在這個時期,還沒有那些“以往的公案”,這個格局就相當高了,甚至有些振聾發(fā)聵。 俊美文士正是公孫策,僅僅看了一個開頭,就不禁拍案叫絕“如此胸襟氣魄,這話本,我文茂堂投了,用最好的雕版刻!” 花費唇舌抬高價錢的伙計呆住,忍了忍還是沒忍住,低聲道“公子,這位客人只是想要二十冊,謄寫足以……” 公孫策皺起眉頭,看向林小乙“怎的,你家公子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沒有信心?不對啊,能寫出這般話語之人,又豈是畏畏縮縮之人?” 林小乙也皺起眉頭,這位明明是稱贊,怎的說話這般不中聽呢,但也確實是好意,只能解釋道“我家公子專心科舉,無意俗事,此番僅僅是興之所至,才讓小的前來看一看……” 這話不僅是談價的不二策略,意思是我并不著急,你們價格高我就不印了,傳出去還會贏得美譽。 公孫策也被堵了堵,總不能讓對方科舉分心,專注出書,只能嘀咕了一句“我也是來應(yīng)試的,不還是查案破案,兩不耽誤?” 說罷,自信地揚起了頭,又對著林小乙道“也罷,你將書稿給我看一看,到時候給你們用最好的!” 林小乙是窮苦人家出身,哪怕狄進并不是很在意那些小的進賬出賬,但他還是本著能省則省的態(tài)度,將書稿遞了過去“價錢方面……” “好說好說!” 公孫策哈哈一笑“算你一個本錢便是,探案的話本還是首次見得,何況令公子這般氣魄,不該沾染這等銅臭?。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