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怎么又不把豬圈門關好,讓豬跑出來了?” 喬滿囤抱怨。把喜服盒子交給喬巧拿著,拾了根竹篾條,幫忙去趕豬回豬圈。 院子里晾曬的幾簸箕野菜、地瓜干,全被豬掀翻了。喬巧把禮盒暫時放桌上,幫忙收拾。 看來豬這個東西,又臭又麻煩,她以后還是不能養(yǎng)。養(yǎng)點雞,有機會再養(yǎng)點兔子,差不多得了。 喬老太看到喬巧,沒怎么奇怪。畢竟她一直以為,喬巧是守在縣城里裝修自己的店。 “四丫頭,你城里的店鋪,修繕完了?” 對于老娘的詢問,喬巧一陣心虛:“快了……隔個兩日,我還要進城去看看。” 怕她娘繼續(xù)問,急忙轉移話題。 “娘,怎么沒看見爹和大哥呢?” 追豬的生力軍,只有她娘和她大嫂。兩個侄兒可能玩去了,也沒見著人影。 “你爹去紀家村看地了。不是買了幾畝田么,就準備租給那村里的村民種了!” 喬老太累得氣喘吁吁,坐到桌子邊倒水喝。 “你大哥趕車進城,還沒回來。四丫頭,你買的店鋪準備日后咋弄?帶兩個孩子住進城里去嗎?” 喬巧把簸箕扶好走回來:“我打算租出去,以后收點租金。細水長流,好有個進項。經商有風險,我又不會。” “住村里好。現在外面天災人禍的,縣城也未必安全。” 喬老太贊同她的決定,她也舍不得閨女一家住在遠離自己的地方。 就像其他兩個閨女,幾年不回來一次。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托人捎信也難。等同于失去了。 “你瞧瞧上次突發(fā)大水,咱們還能及時逃上山。給困在縣城里的人,往哪里逃?不是生生給甕中捉鱉了!” 喬巧失笑。 甕中捉鱉這個形容比較不對勁,不過她娘能知道這么多成語,已經很不容易了。 喬老太灌了幾杯水,眼角余光才注意到桌子上多出來的幾個禮盒。 “這是什么?四丫頭你又給家里買東西了?” 喬巧忙上手把上面最大的禮盒挪開,拿出下面三個小盒子。 “娘,我給五弟買了身喜服,作為賀禮。稍微有點大,您給他改改。另外,我給您和大嫂也帶了禮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