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口大鍋支在露天灶臺上,灶下柴火熊熊燃燒。十幾個女人熱鬧又繁忙地淘米、摘菜,切肉。 當當當菜刀剁響案板的聲音,鍋碗瓢盆相互碰撞的聲音,嘰嘰喳喳呼喊吆喝說話的聲音,儼如一首最貼近世俗的交響樂,勾畫出裊繞繽紛,至繁也是至簡的人間煙火氣。 喬巧和藺清瑩一身素衣,儀態得體地坐在門口桌邊,面含微笑招呼賓客。 一個唱名收錢,一個提筆記錄。 村民們隨禮不多。 少的一文二文,多的五文十文。這些錢,以后碰上對方家里辦紅白喜事,也要根據對方現在的隨禮,加利息還回去的。 所以其實就是個意思。人家愿意到場,就是給你面子和祝福了。 給喬巧家蓋房子的雇工,沒有一個人缺席。連隔壁村紀石匠和紀六嬸也帶著家人來了。 笑盈盈說些吉祥話,送了五谷彩袋,隨了二十文和十文的禮。 余里正和老余叔都病著不能來,余志和余志業父子,余老大和余永,代表二人,分頭去了喬家和喬巧家,登門表示祝賀。 除了五谷彩袋,余志業隨了一兩銀子的禮,余永更大手筆,直接給了五兩。 喬滿囤親自把兩人引到院子里主席入座。 喬巧沒看見田家人,想是直接去了喬家。 至于藺清瑩家,她人生地不熟的,想來也沒啥人去她家看上梁。藺清瑩直接把宅子扔給賀伯兩口子招呼,人跑到喬巧這邊,幫她記賬。 反正等上了梁,所有人要來喬巧這邊吃席的。 上梁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 將選好的梁貼上紅紙放供桌上,由余二哥主導,陳師傅輔助,輪番說好話和敬酒。這叫祭梁。 等祭梁結束,兩人要合力用繩子把梁拉上屋頂。這個過程,買不到鞭炮放,就擊鼓鳴鑼代替了。 余二哥內向,唱上梁歌也是由陳師傅獨力完成。隨后兩人將象征五谷豐登的五谷彩袋,安放在梁上。 三尺三的紅布,在鑼鼓聲中披掛上梁。你別說,那一刻喬巧還是相當激動的,畢竟這是屬于她的新房。 在現代,她都沒能實現這種財富自由。 緊接著,余二哥和陳師傅踩著梯子扶住梁,從上面拋下一把把銅錢,剛蒸好的一塊塊敷餅、用樹葉裹住的飯團。此時,上梁儀式的熱鬧,宣告達到頂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