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吃過飯,方便洗漱完,喬巧沒什么事,繼續幫喬老太擇野菜。 這些蕁麻草曬干后碾碎,裝進麻袋里儲存。等冬天沒菜吃了,抓一把用水泡發,便能當成食材熬煮在玉米糊糊里,增加分量和營養。 有條件的,還可以將蕁麻碎撒上花椒粉、姜皮末、八角等調料,熬成稀泥狀,均勻涂抹在烙好的薄餅上。卷起來吃,口舌留香。 家家戶戶如此炮制。一到春夏兩季,女人孩子主要工作就是挖野菜。 只是大家都在挖,勤快挖,安全點的地方被采摘的差不多。越到后面,越要去找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原身的腿可不就是這樣摔折的。 喬老太照常在后院忙乎,喬巧一邊擇菜,一邊看門外。 她這視野,隔間門正對廚房門,廚房門外是院子一角,看不到院外,天地挺狹小的。 但能聽聽鳥叫蟲鳴,聊勝于無添幾許鄉趣吧。 也不知老余叔說定的輪椅,什么時候能送過來?有了代步工具,她才能走出廚房,走出院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喬老太端著一簸箕泥蛋子走進來,黃中透紅的果實,大的如拳頭,小的就兩三根指頭粗細。根莖相連,尚未完全清理。 見喬巧盯著瞧,喬老太隨手洗了一個小的,遞給她:“三月播下的種,還沒完全長好,挖幾個嘗嘗鮮。給,吃吧!” 喬巧擦擦手接過來看,可不就是紅苕嗎! 古代叫甘薯、番薯、地瓜等等,某些種田文發家必備。可這世界明顯已經有了,輪不到她做文章了。 連皮帶肉輕輕啃上一口,淡甜的汁水混合著澀口的泥漿味,充斥味蕾。 應該煮熟或燒烤更好吃,喬老太多半以為她饞了,才遞給她直接讓她生吃。 喬巧很珍惜地吃著這個小紅薯。農家的糧食,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 喬老太解下圍裙,掛在門背后,舀了瓢水到盆里沖洗手上的污泥。 “四丫頭,娘要出門一趟,你一個人照看著家里。晚點等你大嫂回來,叫她把那些個地瓜洗干凈煮了,今晚做夜飯吃?!? “娘您要去哪?” 喬巧咽下嘴里的紅薯塊,趕緊問。 喬老太目光閃爍了下,沒有正面回答她這個問題,含糊著:“找個人……” 喬巧眼巴巴地看著喬老太換了身補丁沒那么多的青布衣裳,背著一個小背簍離家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