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次葉大嫂也十分贊同葉三嫂的意見道:“孩子都已經被接過來了,你還想那么多做什么,咱們下午帶孩子好生出去逛逛,晚上再去吃點兒好吃的。” 林玉梅一想也是,點頭道:“我明白了,這次多虧了你們幫我拿主意,不然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你以前啊,就是太心軟了?!比~三嫂說著,伸手摸摸王浩的頭,“咱們做大人的苦點兒沒什么,可不能苦了孩子。 “走,三大娘帶你們出去吃好吃的。” 王浩聞言趕緊道:“三大娘,我們中午吃過了,爹帶我們下館子,吃得飽飽的呢!” 他說著還伸手拍拍自己的肚子。 “咱們先去逛街,然后再去街上吃小吃,到時候你們就能吃得下了?!? “小吃是什么吃的?。俊眱蓚€孩子聞言都好奇起來。 “哎呀,京城什么小吃都有,你要叫我說,我還真不知道該說什么了,一會兒到了你們就知道了?!? 四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先去京城最熱鬧的路段逛了一圈兒。 孩子們眼睛都快不夠用了,看到什么都覺得新奇。 一條街逛下來,雖然沒買什么東西,但是中午吃的飯的確消化得差不多了。 葉三嫂見狀大手一揮道:“走,咱們去小吃胡同。” 所謂的小吃胡同,其實是條沿街都是店面的胡同。 因為這條街上近八成都是酒樓飯館,所以便吸引了不少人挑著擔子過來賣小吃。 周圍的酒樓飯館對此也并不排斥,反倒樂見其成,大家互相幫著對方吸引客人。 有些路過來吃東西的,買了小吃之后沒有地方坐,便會在路邊隨便找家店進去坐會兒,消費些錢財。 而許多在店里吃飯的人,也經常會隔著窗戶要一碗小吃解解饞。 也有人會給伙計塞兩個銅板,讓伙計去幫忙賣點兒什么回來。 而且因為這邊都是賣吃食的,久而久之打出了名氣,大家一提這里就說是小吃胡同,想吃飯喝酒都會先約在這里。 總體來說,算是大家互利互惠的事兒。 而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小吃街是最熱鬧的。 如今雖說剛進臘月,但也已經能看出熱鬧的端倪來了。 還沒走到胡同口,就已經有陣陣香味飄出來了。 “娘,好香??!”王萍被林玉梅抱在懷里,胳膊雖然還摟著她的脖子,但是腦袋早已經扭向小吃胡同的方向,似乎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好吃的,居然飄出這么誘人的香味。 幾個人剛一走進胡同,最先聽到的就是糖葫蘆的叫賣聲。 “蜜哎嗨哎一--冰糖葫蘆!” “吃糖葫蘆么?”林玉梅問兩個孩子。 兄妹倆同時搖了搖頭。 冰糖葫蘆他倆以前就吃過,這次難得來一次,更想吃點兒沒吃過的新鮮小吃。 “那咱們再往里面走走?!? 越往里去,吆喝聲越不絕于耳。 “甜酸咧豆汁兒哎——” “剛出鍋熱乎乎的大肉包兒誒——” “香甜軟糯比蜜還甜的烤紅薯,不甜不要錢——” “賣糖瓜兒了,賽白玉的糖瓜兒——” “棗窩窩,糖窩窩,白糖、芝麻、澄沙三樣艾窩窩——” “豌豆的黃兒來,好大塊兒的豌豆黃兒,您弄塊兒嘗嘗吧!” “滿糖的驢打滾兒!一包糖的豆面兒糕??!” “焦喂灌腸哦!” “鹵煮,炸豆腐、茶雞蛋喂——” “爆肚兒,開鍋嘍——” “鐵蠶豆咧!酥皮蠶豆咧——” “香蕈蘑菇餡兒的,素包子——!” “大梨膏哎,蘸帖兒嘞大梨膏!” 每個人吆喝的腔調不一樣,最后拖著的尾音也各不相同。 經常來的老食客,完全可以憑借吆喝的腔調和尾音便可以分辨出想吃的攤子在什么位置。 但不熟的人走進來,第一時間就會覺得四面八方都是聲音,吵得人腦瓜子嗡嗡的。 兩個孩子更是從來沒見過這陣仗,完全應接不暇。 葉大嫂道:“咱們先找家店坐下,然后再出來買小吃?!? “去前面的茶樓坐吧?!比~三嫂建議道,“點一壺茶,可以出來多買幾種小吃給孩子們嘗嘗。” 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帶小孩子出來,都是看到什么都想吃,但是眼大肚子小的。 所以大人們只需要撿孩子們吃剩下的,基本就能吃飽了。 大家都認同葉三嫂的意見,帶著孩子先去茶樓坐下,點了一壺茶和兩盤茶點。 伙計過來上茶的時候,葉三嫂就跟人家聊了起來。 “小哥兒,你們這胡同里什么小吃好吃???” 她說完,取出兩枚銅板放在桌上,然后推向伙計站著的方向。 伙計收了銅板笑著說:“您問我可真是問對人了,咱們這胡同里,老陳的冰糖葫蘆、劉婆家的酥皮蠶豆、姜老拐的驢打滾兒、老成的炸灌腸和黃婆子做的艾窩窩,都是頗有名氣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