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葉老大忙道:“就不麻煩你們了,我們晌午出去吃就行。” “來都來了,就別跟我客氣了。”張鵬嘉不容分說就把事兒給定下來了。 待張鵬嘉走后,葉老三才問:“大哥,你們怎么都來了?” 看了看稍顯空曠的大廳,葉老大起身道:“還是去你住的地方說話吧,這里太大了,說起話來好像都有回音似的。” 這里其實也不是什么待客的地方,就連剛剛眾人坐的幾把椅子都是叫人現(xiàn)搬過來的。 大部分時候,大家都是在院子里干活。 但是總有天不好的時候,若是下雨下雪,就可以把東西搬到屋里來做。 葉老三起身,帶著眾人出了大廳往北邊走,穿過一個小夾道之后,便來到了后面一進(jìn)院子。 院子不大,三間正房,左右各兩間廂房,便是木工房里面所有木匠師傅的住處了。 許是因為在外做事多日突然見到家人,連平時不怎么說話的葉老三都多說了幾句。 “我剛來的時候,原本是跟其他人一起住西廂房的大通鋪的。 “后來自從給縣太爺修過家具之后,少東家便讓人把正房的西屋收拾出來給我住。” 葉老三一邊說,一邊帶著幾個人走進(jìn)西屋,果然看到葉三嫂帶來的包袱此時已經(jīng)被放在了西屋的桌上。 “你一個人住?”葉老大問。 “是啊,原本正房平時都是鎖著的,偶爾需要趕工,少東家或是老東家在這里留宿的時候才會打開。” “行啊!不錯!”葉老大十分滿意道,“看來老掌柜和少東家真的都挺器重你的,你在這好好干,家里什么都不用你操心。” 葉三嫂進(jìn)屋之后卻一直沒有說話,聽說這屋只有葉老三一個人住之后,才開始各處翻看起來。 她先去翻了翻炕上的鋪蓋,發(fā)現(xiàn)的確如王哥所說,鋪的蓋的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初從家里帶來的那套了,換成了更厚一些的。 然后她又打開炕琴查看里面的衣服。 來之前葉三嫂就做好了要幫他洗衣服的心理準(zhǔn)備,做木工活很容易弄臟衣裳。 葉老三雖然自己也不是不會洗衣裳,但是男人太多粗心,很難把衣裳洗干凈。 但是葉三嫂打開炕琴卻發(fā)現(xiàn),里面放著的幾套衣裳,不但洗得干干凈凈,還疊得整整齊齊。 “這是你自個兒洗的衣裳?”葉三嫂有些難以置信地問。 “不是。”葉三哥道,“木匠坊都是大老爺們兒,都不怎么會洗衣裳,少東家便從附近找了個大姐,隔三岔五過來幫我們洗衣裳,也省得我們自個兒動手了。” 葉大嫂聞言道:“你們這個東家還挺不錯,男人洗衣裳最大的問題不是衣裳洗不干凈,而是不會控制力道。 “弟妹,你是不知道,以前有一次我病了,恰好你大哥把衣裳弄臟了。 “我怕耽擱時間久了就洗不出來了,便讓他自己去江邊洗一洗。 “結(jié)果你猜怎么著?等他回來一看,好家伙,那衣裳給我洗的,再撕幾下都能直接當(dāng)拖把了。” 葉老大聞言有些尷尬地摸了摸鼻子道:“我頭一次洗衣裳,哪里知道怎么控制力氣。 “再說了,也不能都怪我,主要是那布料質(zhì)量太差,我都沒用什么勁兒,他就一條一條的了。” “你聽聽,都這么多年過去了,還跟我這找借口呢!”葉大嫂說著起身,“懶得聽你說了,我?guī)缣烊タ纯此麄冏黾揖摺!? 她一邊往外走,一邊給葉老大使了個眼色。 他們倆十幾年的夫妻,葉老大立刻就會意了,起身從葉大嫂懷里接過晴天道:“你抱了一路了,給我吧,我陪你倆一起去。” 于是房間里便只剩下了葉老三和葉三嫂兩個人。 葉三嫂這才跟他說起自己這次為什么進(jìn)城,以及葉大嫂接到了蔣員外差事的事兒。 “之前跟著大嫂去雙林村,一天就賺了一百文錢,還吃到了不少好東西,回家之后還給孩子們帶了肉吃。 “大嫂已經(jīng)說了,只要我愿意,以后去哪里做酒席都帶著我,而且還給我漲了工錢。 “所以你也不用為了賺錢太過辛苦,我多少也能賺點貼補(bǔ)家用。” 看著葉老三比離家前消瘦了的臉龐,葉三嫂心里十分心疼。 “你人都瘦了,是這里做事太累還是吃的不好?” “吃的確實不咋好。”葉老三實誠地說,“雖說每天都有葷有素,但是手藝比大嫂差遠(yuǎn)了。” 聽到前半句話的時候,葉三嫂還以為是張家做事不地道,不舍得給師傅們吃好喝好。 誰知就是因為做飯的手藝不好。 “別人不都一樣吃么,你就將就點兒吧。”想起葉大嫂在蔣家做的那些飯菜,葉三嫂頗有感觸地說,“畢竟就算你不在這兒干,卷包袱回家,也很難再頓頓吃到大嫂做的飯了。 “你是不知道,如今請大嫂做酒席的人都排到一個月后去了。 “我覺得等到賞花宴結(jié)束之后,大嫂肯定會忙的腳打后腦勺的。” “大嫂真這么厲害?”葉老三微微有點難以置信。 畢竟吃了這么多年葉大嫂的手藝,好吃是好吃,但也不至于到這種程度吧? 怎么說這里也是京城周邊,天子腳下,不至于都這么沒吃過見過吧? “你懂啥,大嫂平時在家做的簡單,那是因為咱們吃不起好東西。 “昨天大嫂在蔣員外家熬湯,那一鍋湯底用的東西,都快趕上咱們以前在關(guān)外一年吃的肉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