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文書院中的學習氣氛十分濃郁,而且有很多學生都是貧苦人家出身。
在這里一切都向學業(yè)看齊,葉昌瑞來到這里簡直如魚得水。
另外四個孩子也被這邊濃厚的學習氛圍感染,讀書的態(tài)度都端正了許多。
而葉慶山此時也已經整理好隊伍準備出發(fā),直奔西北邊陲。
眼瞅要到臘月了,他這一去,過年是肯定回不來了。
所以葉家人全都到城門口來送行。
葉老太太更是道:“慶山,你這一路照顧好自己,不用惦記家里。
“過年的時候,直接讓你媳婦帶著孩子來家里過年,一大家子人就該團團圓圓的,你說是不是!”
陪著晴天過來的瑞親王和瑞親王妃聽了這話,對視一眼沒有說話,卻都能感受到的對方心里的擔憂。
這眼瞅著就要進入臘月了,但是夫妻二人誰都不敢問晴天準備在哪里過年。
不問好歹還能有個盼頭。
一旦問出口,得到的是自己不想面對的答案,那就徹底沒希望了。
而且冊封儀式那日,晴天還私下悄悄找皇上要了個恩典。
可夫妻倆到現在都不知道具體的內容是什么。
瑞親王妃在晴天這里打探不到半點兒消息。
瑞親王只好自己親自進宮去找皇上打聽。
誰知道皇上早就跟晴天統一了陣線,說什么都不肯告訴他。
還說等以后他自己就知道了。
這一下子反倒讓瑞親王更加好奇,開始仔細觀察起晴天的一舉一動。
可晴天每天上午去秦府讀書,下午隔三差五的去女學找呂娘子,生活跟以前完全沒有任何區(qū)別。
于是這個疑問就始終盤桓在瑞親王的心里。
送走葉慶山一行人之后,時間也終于進入了臘月。
一到臘月,京城中過年的氛圍一下子就濃了起來。
京中許多鋪面都重新收拾了店面,掛上各種彩綢,貼上年畫,擺出各種喜慶的擺件。
就連葉大嫂也入鄉(xiāng)隨俗地重新裝飾了酒樓。
而且依照每年的慣例,京中一東一西兩邊都在指定地方開了大集。
為了方便百姓購買年貨,這個大集會一直持續(xù)到大年三十兒的上午。
葉老太太聽到這個消息,忍不住道:“沒想到就連京城也有這種半拉集啊!
“想當年你爹還在世那會兒,一個人養(yǎng)活一家子。
“為了家里能過個好年,秋收后他就跟著村里其他人一起出去給人送貨。
“原本說好能趕在小年兒之前回來的。
“誰知道路上有事耽擱了,直到大年三十兒當天早晨,幾個人還揣著賺來的錢往家趕。
“當時我在家守著你們四個,也不知道你爹什么時候能回來,家里除了糧食啥也沒有,老四還哭著要吃肉,真是感覺日子都要過不下去了。
“誰知道你爹回來的路上居然遇到了半拉集,他用工錢在集上買了豬肉,還給你們買了糖塊兒,急匆匆地趕回家。
“多虧了半拉集,咱家那年三十兒才吃上了一頓肉餃子。”
聽了也老太太的話,葉家兄弟四人都露出了回憶的神色,想來是都還記得那頓餃子。
葉老太太繼續(xù)道:“只可惜你爹是個沒福的,走得早,沒趕上家里如今的好日子。”
如今四個兒子都找到了適合自己做的事兒,也都算是小有成就。
家里每天吃的肉和菜,都有專人送到酒樓來。
孫子們都能去書院讀書,唯一的孫女更是冰雪聰明,惹人疼愛。
這好日子,當初真是做夢都不敢這么夢啊!
想到這里,葉老太太突然問:“老大,今年過年咱們在哪兒過啊?”
“娘,家里新房子都蓋好了,家具什么的也都打好搬進去了,就等著咱們回去過年呢!”
葉大嫂也道:“是啊,娘,人家不都說,搬家的頭一年,必須在新家過三十兒么!”
“誰問你們這個了,我是問,晴天今年究竟在哪兒過年啊?
“都到這會兒了,還沒有個準信兒呢?你倆該不會還沒問過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