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縣衙外,已經聚集了烏壓壓一片災民。 都是來報名做農夫的。 這農夫可與農奴不同,方才在路上,未辛已經聽其他災民說了,這次朝廷征召的農夫,可以拖家帶口一起去,每戶人家最多可以分到十畝大小的荒地。 雖然是荒地,但大王說了,前兩年都無需繳稅,而且,官府還會低價把糧種賣給他們。 兩年后,荒野變成了良田,每年也只需向女媧宮和稻神廟,繳納四成的收成做田租,剩下的收成,無需再向官府繳納賦稅,全部都是他們的! 稻神廟,就是大王為“神稻”修筑的神廟。 給神廟做農夫,那可是庶民們都搶著想去的肥差啊。 果然,因為是肥差,所以報名之后,官府還有一個選拔淘汰的過程。 具體就是有兩個農官,挨個把報名的人叫到面前,詢問他們從前在老家是做什么的,家中良田幾畝,耕種過哪些作物等等。 輪到未辛的時候,因為太過緊張,他居然把自己曾經因為家貧,做過獵戶和漁夫的過往也說了出來。 說完他就后悔了。 因為那兩個農官頭抵著頭,嘀嘀咕咕了一會兒,居然把他的名字,錄入到另外一根竹簡上去了。 他這是,落選了嗎? 未辛垂頭喪氣地往外走。 還沒走出門,就聽到身后有人喊他—— “未辛!你跑什么?往那邊房間去!” “你不是會狩獵捕魚么?稻神廟有個‘稻田養魚’的活兒,去不去?” “去!我去!”未辛大喜,急忙跑到隔壁房間。 出來的時候,手里便多了一根竹簡。 從現在開始,他們家就是稻神廟的“漁戶”了哈哈哈~ 幾天后,未辛夫妻倆,帶著他們的三個女兒,和其他入選的災民一起,來到了距離淇水河畔不遠的稻神廟。 稻神廟還沒建好,不過,聽說里面供奉的,是一位給殷商送來了高產稻種的仙人。 據說這稻種,與凡間的稻種大不相同,凡間稻種,一畝地最多能收二十斗稻谷,就已經算是豐年了。 可仙人賜予他們大王的神稻,據說一畝地居然能收160斗! 老天爺! 一畝地便能收160斗稻谷,就算要給神廟四成的稻谷做田租,那他們也還能剩下九十多斗稻谷啊。 這幾乎頂得上他們在老家一整年的收成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