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賀皁黎,畢業于高盧國巴黎理工大學,擅長電氣、材料工程學 薛國謙,畢業于約翰國劍橋大學,擅長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學 戴澤瀾,畢業于約翰國牛津大學,擅長生物、化學 翁文洋,畢業于高盧國索邦大學,擅長物理、地質學 …… 聽到剩余這些人的自我介紹后,盧簫嘉直呼好家伙,這些人日后可都是華國科學界,呼風喚雨的人物。 這哪里是海外歸國人才,明明就是一堆涵蓋各個領域的科學家。 與這些三十幾人依次握手后,盧簫嘉暗下決心,一定要留下這些人。 另外趙仲堯也被盧簫嘉拉到一邊,這讓他有些不明所以。 “盧師座,你為何把我拉到這里來,有什么話不能當大家面說嗎?” 盧簫嘉并沒有說話,開始努力回想腦海中關于核武器的信息。 自己前世雖然不是什么物理學家,但是對于核武器這方面卻十分感興趣,在網上、書上也有過簡單了解。 核武器大致分三種,分別為原子彈、中子彈、氫彈 其中原子彈是利用重核裂變鏈式反應,瞬間釋放巨大能量,起到巨大殺傷破壞作用的核裂變武器。 而氫彈則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氘、氚等輕核,引發自持聚變反應,瞬時釋放巨大能量的熱核武器。 至于中子彈,則是以高能中子為主要殺傷因素,同時相對減弱沖擊波和光輻射效應的強輻射核武器。 思緒片刻,盧簫嘉還是覺得原子彈最適合當下的情況。 原子彈是由山姆國,核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根據愛茵斯坦的質能公式、核動力公式。 從而想出利用鈾235或钚239這種放射性元素,引發核裂變反應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的設想。 接著奧本海默又發現了放射性輻射中的α射線與β射線,從而又提出了原子結構假想。 后來奧本海默參與山姆國的曼哈頓計劃,終于在1945年7月成功地研制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枚原子彈。 當時山姆國的杜魯門,為了彰顯山姆國和扶桑國之間的友誼。 還專門讓波音b29轟炸機,免費給扶桑國的長崎、廣島兩地,贈送了兩顆原子彈,奈何扶桑國當時科技不行,這兩顆原子彈都沒接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