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八章 束發右衽-《茍出一個盛唐》
第(1/3)頁
“陛下詔令,境內各族百姓,皆編為歸民,廢除所有回鶻語、吐蕃語等言語,一律起用唐言,部族男女老少,皆依照大唐衣冠,束發右衽,改漢家姓名。”
數隊輔軍在西州城內敲鑼打鼓,傳達著同樣的話。
更遠一些的庭州、輪臺、伊州、瓜州、沙州,也在上演同樣的情景。
瓜、沙二州還好一些,其州內本就是漢人大族居多,移風易俗的阻力較小。
但庭州、輪臺等地,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抵抗。
州城中的反抗,還容易處理,畢竟有唐軍和輔軍的刀子在。
州外的小城、草原、山谷,自認為天高皇帝遠,對詔令視若無睹,唐軍來了,他們就大車小車的往草原沙漠深處鉆,對地形的了解強于唐軍。
手段激烈一些的,直接糾集部眾,攻擊附近唐軍控制的城池。
八月中旬,各地傳來的消息并不樂觀,戰火四處蔓延,游牧兄弟的邏輯就是不服就干。
現在他們不服皇帝的詔令,當然掄起刀子。
“陛下此舉,手段太過激烈,只怕會適得其反,大損陛下仁義之名。”站在一個僧人的角度,法成自然要說話。
“仁義?對他們仁義就是對大唐的不仁!”
不過這次李曄顯然是鐵了心,歸義軍是當年西域唐軍后裔,這些部民是什么?吃大唐的飯,喂飽了轉身就摔大唐的碗?
民族的融合,從來就不是溫水慢熬,而是疾風驟火,滾鍋烈油。
作為后世人的李曄,見過無數反面教材。
而且李曄和大軍不可能永遠待在西州,遲早是要回長安的,那么還不如趁現在刀子在手,把這片土地犁一遍。
庭州、輪臺、瓜州、高昌,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漢家的。
“大師一路從吐蕃過來,當知西域繁華全是漢民造就,突厥人、吐蕃人只帶來的掠奪和殘殺,朕今日同化他們,就是對他們最大的仁義,否則別有用心者永遠蠢蠢欲動,西域刀兵就沒有停息的一天。”
“老僧并未反對同化,只是陛下操之過急。”
李曄卻并未回答,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現在西域是蕃人多,漢人少,而且在一統中原以前,這個形勢將一直維系下去。
以少量人口,統治多數部眾,本就是如履薄冰,唯有武力與強權震懾人心。
這也是李曄容忍歸義軍的主要原因。
沒辦法,西域就剩這么多漢人了,而中土的漢民沒有西遷荒域的動力。
在長遠的未來,李曄還是要用他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城市|
玉门市|
高台县|
乌鲁木齐县|
进贤县|
墨竹工卡县|
来凤县|
丹凤县|
栾城县|
长宁区|
阿坝县|
牟定县|
黑龙江省|
东方市|
右玉县|
延安市|
舒兰市|
高州市|
建瓯市|
洛浦县|
三门县|
乳源|
竹溪县|
扎兰屯市|
蒙阴县|
会东县|
上林县|
卢湾区|
彭泽县|
乐平市|
乌兰察布市|
中西区|
绍兴市|
渭源县|
武宁县|
永清县|
河东区|
靖西县|
三明市|
新宾|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