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想到這里,劉忠民忍不住笑出了聲。 “行了院長,你就別安慰我了,比起我我覺得米國直播間要是翻車了才是笑掉大牙。” 徐舟有些無奈地攤手笑道。 “哈哈哈,你說的我現在開始期待了,今晚再忙我也要擠出點時間看看米國到時候破解之后的反應,一定是今年最精彩的節目。” 說完,劉忠民擺了擺手,直接推門離開了這里。 徐舟揉了下眉心,準備拿起文件繼續自己的生物圈復刻計劃。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了這么多年,對于地球生存環境的依賴其實遠遠超出了人類自己的想象。 可以說龍國要想在太陽氦閃下逃命,除了離開太陽系之外,還需要一個可以讓大家活下去的環境。 月球上重力可以慢慢適應,氧氣可以制作,甚至連太陽都能用可控核聚變去模擬。 但是生物圈如果貿然改變,或者沒有的話,人類就算能茍延殘喘,也將變得如同行尸走肉一樣。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能活著已經不容易了,但是徐舟認為,比起活著更加珍貴的是相對而言有質量的活下去。 所以,復刻生物圈是絕對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而人類歷史上,有這樣的想法的絕對不止他一個人。 在幾十年前,米國的一位富豪就投資了一個項目,這個項目的名稱就是生物圈2號。 而這個項目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克隆第二個地球。 當然這里說的不是真的制作一個地球出來,而是指克隆一個和地球類似的生態圈出來。 而為什么叫做2號,那是因為在世界公認的范圍內,地球就是生物圈1號。 而地球這個生物圈看似簡單,實際上包含了無數生態系統的整合。 它包括了大氣,水域海洋,陸地山脈,生物,巖石等等各種組成要素。 同時還有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循環。 看似簡單,但其實是一個復雜而動態的系統,它能巧妙地維持地球的溫度保持人類生存的適宜,還要維持氣候,水分以及各種生命的平衡。 而實驗建造生物圈2號的原因就是在探索人類是否有能力在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生存的能力。 當時米國花費重金在國內建造了一個幾乎完全密閉,不存在和外界產生任何接觸的環境,打造了一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企圖克隆生物圈1號!也就是后面命名的生物圈2號! 這個生物圈2號占地1.2公頃,全體采用玻璃建筑,除了不隔絕陽光之外,幾乎隔絕外界一切。 其中更是模擬了七大不同的地球生態環境。 其中不乏沙漠海洋之類的地域。 當然后果也是顯而易見,最后以失敗告終,否則現在也不存在這些難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