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百六十九章考生抱團出題 關于鄉試的一應安排,隨著禮部的消息渠道,不斷的朝著外間擴散著。 至此引起的波瀾,沒有去年童子試那么廣,但深度卻遠超過往。 實在是,兩者的意義完全不一樣啊。 童子試,是誰都能來考。 但凡你讀書識字,身家清白,那你來就是了。 攏共三關,一步步來,一步步考,但凡能通過,就能拿到童生乃至秀才功名。 雖然這功名壓根沒啥具體的政策,但有了這個功名,那就可以跟縣太爺挺直腰桿子對話了。 或者說,到了這個時候,這人才有資格說上一句自己是讀書人。 但鄉試……這可不一樣了啊。 首先,鄉試的參與者,那可是有門檻的。 只有通過了童子試的,才有資格報考鄉試。 光是這一點,就攔住了至少八成的讀書人。 畢竟,多少人多少考下來,最終連個童子試都拿不下來著。 這也是為何會說鄉試在影響廣度上,比不過童子試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的原因,就足以證明,為何鄉試的深度是童子試比不了的了。 但凡通過鄉試,并且上榜者,將獲得舉人功名! 而舉人,就可以享受大明所規定的一應優惠政策,同時,舉人是可以做官的。 沒錯! 拿下舉人功名,就可以做官。 固然這里面還有些彎彎繞,而且天花板也比那些進士出身的同學要低不少。 但……就是可以做官了啊。 甚至,舉人做官,要比進士做官容易得多。 只要你不介意品級什么的,舉人功名動手的時候,就可以申請諸如縣丞之類的九流官員。 如果說縣丞還需要碰碰運氣的話,那么縣衙之中某個班房的司庫長官,那便是手拿把攥了。 當然了,若是不想擔上舉人做官的“惡名”,那也可以先給來自己老家的縣令當個幕僚、師爺。 這樣一來,既能掙到錢,又能攀上一層關系,多好。 而這,僅僅是舉人中的一種路徑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