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百一十九章院試的考題,朱元璋聽了都說好! 人怒不可遏的時候,哪里是那么容易說得通的? 明明出來勸說的考生,可謂是苦口婆心,但落在旁人耳中,那味道就不對了。 剛剛跳起來要跟胡惟庸同歸于盡、告御狀的學子,這會兒眼珠子都是紅的,看著對方道。 “怎么的?” “就你聰明?” “這種題,你給在下解釋解釋,怎么就叫正經了?” “難不成,你讀的書都是在青樓讀的不成?” 之前發言的學子此時滿臉冷意的看著對面這位不知是得了失心瘋,還是破罐子破摔的同學。 可既然對方都已經當著眾人的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懷疑自己的水平并且辜負自己的好意了。 那好有什么好說的?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行,既然伱真不怕丟臉,那我就給你說個明白。” “此題,乃最正經不過的截搭題。” “君夫人一詞,出自《論語。季氏第十六》最后一句“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而陽貨欲一詞,出自《論語。陽貨第十七》“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說到這,這位本身顯得有些過于溫和的學子,毫不客氣的盯著對面冷汗都出來了,半句多話不敢說的學子道。 “兩句都是出自《論語》,而此書誰敢說自己沒學過?” “圣賢之言、必讀之書,誰敢說這里面挑出來的題不正經?” “沒錯,胡大人確實玩了些手段,他一句之中截取了三個字,湊成了一道題。” “可那又如何?” “論語內截取、拼湊的題,你答不出來,只能怪你自己書讀得不行。” “某的書是不是青樓學的,某不知道,但你讀過書嗎?” 這話一出,對面的學子一時間面如金紙、氣血郁結,最后差點一口老血當場噴了出來。 而貢院門前,隨著這番對話,也徹底沒人吱聲了。 告御狀? 告啥御狀啊! 現在擺明了胡大老爺這次真就是好好出題,規規矩矩考人學問而已。 雖然看上去有些不正經,但那不過是某些人學識不夠,或者壓根沒想到而已。 不然的話,該怎么解釋? 《論語》都背不下來,好意思說自己讀過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