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四十八章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縉! 作為深諳茍道精髓的胡惟庸,玩歸玩鬧歸鬧,別跟老朱開玩笑。 他如今的身份可是恩科主考官。 今日碰上一眾今科士子的詩會也就算了。 可若是寫了一首詞,還把自己的名字留下了,那豈不是就給了眾人結交主考官的機會? 那到時候,這里頭有些事情可就說不清楚了。 索性,直接套個馬甲出來便是。 剛剛站在一旁,比方孝儒還激動的那位在胡惟庸看來文采最好的年輕士子,沖著胡惟庸長長一揖。 “陳兄,解縉今日里方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小弟自愧不如、甘拜下風,也謝過陳兄讓小弟今日一睹什么叫真名士自風流!” 胡惟庸一聽這名字,人麻了。 好家伙,解縉? 他就說呢! 自己這隨便出來一走,就碰上個文采斐然的,還以為是大明的學子水平真就這么高呢。 如今一看,得,大明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啊! 那就完全能理解了! 整個大明國祚二百七十年里,真正被史書認可,記作才子的只有三人。 其一便是眼前這個滿臉佩服之色的解縉。 其二便是徐渭,字文長。 而第三嘛,巧了,正是今日胡惟庸“寫”的這首《臨江仙》的原作者,楊慎! 今兒也是有意思,用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大作,折服了另一位明代三大才子解縉。 有時候,還真就如此的神奇。 跟解縉客氣了兩句以后,胡惟庸忽然問起了一個問題。 “解老弟可是應天人士?” “不然,為何明明帶著異地口音,卻在應天府參考!” 這一問,其實也是胡惟庸有些好奇。 因為不同于方孝儒,方孝孺師從宋濂,他出現在應天府很正常。 可胡惟庸清楚的記得,解縉該是江西人士才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