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四十六章憑本事嘴臭的男人 上輩子看網絡的時候,但凡歷史題材的,總少不了詩會寫詩裝逼打臉這一環節。 最開始時,看這情節,胡惟庸還覺著新鮮。 可本本如此,胡惟庸就覺著煩了。 怎么還沒完沒了了? 特娘的,你們這幫人就不能換個套路? 可等胡惟庸自己真來了大明以后,他便發現,自己錯了,這套路還真特娘的不能換。 但凡文人墨客聚首,不干點吟詩作對的勾當,還真不知道干什么了。 為啥? 因為經義不能辨,畢竟都只是學問不深的年輕士子,說不出什么彎彎繞來,反倒是容易貽笑大方。 況且,經義之談可謂是儒家各門各派里最核心的理論。 偏生好些個學派之間,這方面的學問是相沖突的。 這要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談及這些東西,弄不好的話,那就不是兩個學子之間的事兒了,那得是兩幫人黨爭的開始。 所以,還是吟詩作對好。 既能滿足學子們裝逼、揚名、顯本事的需求,同時也不會出現你死我活這等悲慘局面。 畢竟,經義之辨,學問沒達到一定程度,壓根判斷不出好壞、對錯。 可詩文好不好,但凡讀過書的,只要一讀,便能判斷出高下來。 所以,胡惟庸到了大明以后就理解了。 古代的士子聚會之時就那么些花樣,除了說哪個花魁好看之外,就剩下吟詩作對,附庸風雅了。 胡惟庸心中稍定后,打量了下自己的衣著,雖稍微富貴了些、精細了些,但卻不逾制,不過是件士子服罷了,倒不擔心漏了身份。 當即,邁著四方步朝著人群走去,打算過去看看熱鬧了。 甫一靠近,便有一少年學子面帶笑容的迎了過來,人還未到近前,便先是拱手作揖,嘴里更是忙不迭的問道。 “這位兄臺,可是參與了本次恩科的學子?” 胡惟庸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 自己可不就參與了嘛,你們這幫小兔崽子考的題還是老子出的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