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十九章胡惟庸:我胡老爺轉職種地了!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一切都歸于平靜。 畢竟再多的抱怨也于事無補,再多的怨懟也無法對接下來的府試產生什么幫助。 固然一幫失意的落榜學子依舊在那兒哭天搶地,可實際上他們的哀嚎什么都改變不了。 甭管胡惟庸弄出來的這道“圈圈題”有多么的讓人咬牙切齒、捶胸頓足,但只要朝廷沒說這題不對,依舊承認了這次的成績,并且張榜公示了。 那么,事情就絕對不允許再發生任何改變。 朝廷的顏面,可比這幫學子的前程重要太多了。 因此,僥幸上榜的也好,失意落榜的也罷,隨著縣試結果的公布,一應學子再次陷入到了緊張的苦讀當中。 沒上榜的就不說了,他們除了抱怨自己運氣差,碰上了胡惟庸這么個煞星不按常理出牌以外,多少也是知道自己的水準了。 下一屆,十有八九就沒有胡惟庸這個意外因素了。 可他們若還是眼下這等模樣,下屆繼續參考的話,怕還是得落榜。 而上榜了的,此時也不覺著輕松。 不過是本屆科舉的第一關罷了,若是放在往年,頂多自家關起門來吃一頓就算慶祝了。 今年要不是胡惟庸鬧出這么個幺蛾子,怕也沒多少人在乎。 如今他們固然上榜了,可接下來的府試、院試,天知道還有什么坑等著他們。 正因為兩幫人不同想法、卻一模一樣的選擇,整個大明士子屆的風氣最近變得格外的好。 個頂個的頭懸梁錐刺股,一幅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模樣。 而忙碌的,可不僅僅是他們。 作為本屆科考真正干活的組織者,禮部一應官員此時也是擦干了頭上的冷汗,埋頭開始準備起了接下來的府試。 天知道之前學子們鬧騰的時候,他們有多害怕。 要清楚,空印案可就在眼前啊。 這要是鬧出個大動靜把朱元璋給驚動了,結果他們一幫人因為受牽連,去了刑場砍頭,那他們豈不得冤死? 好在最后胡惟庸去了趟皇宮,美滋滋的帶了幾個美人兒回去,不但屁事兒沒有,聽小道消息說,那美人兒還是他自己要來的賞賜。 見到這樣的結果,眾人這才松了口氣。 更有甚者,心里還起了小九九了。 這胡老爺得了好處,回府美滋滋去了,那咱們呢? 咱們是不是也可以干點啥,不說被陛下親自接見夸贊、獎賞一番,但至少也能在奏報上留下個名字吧。 畢竟,這屆的主考胡大人那可是簡在帝心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