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十二章朱元璋都懵逼了!這是啥題目? 事情就這么詭異的大起大落,而后轉入了一片平靜。 畢竟鬧騰來鬧騰去,也不過是一幫連功名都沒有的學子罷了。 多嘴說上幾句,在酒樓、客棧、學院里抱怨抱怨,罵一罵也就頂天了。 這題,又不是針對一個人。 所以,當打聽到這題的出處以后,一幫人徹底老實了。 而這一切的原因,不過是胡惟庸三個字而已。 但凡有志于朝堂的,誰會傻了吧唧的還沒入朝為官呢,就把這等高高在上的大佬得罪了的? 哪怕他們自己想不明白,他們的師長也會死死地捂住他的嘴巴,然后抽上一頓,再給他說明白的。 你自己找死不要緊,可若是因為這點事兒連累上一眾師長,那就別怪師長們大義滅親了。 在世人眼中,胡惟庸固然眼下不是丞相了,可依舊簡在帝心不說,那門生故舊也多如牛毛啊。 那收拾幾個新晉士子或者幾個在野的教書匠、讀書人,恐怕都不用吱聲,就有聰明人幫著去辦了。 所以,一場波及甚廣但影響并不大的風波就此消停。 只是,一眾今年參考的學子嘴上雖然不說了,可心里的怨念,那可是更深了啊。 而就在外間云起云涌之時,應天府里的禁宮之中,洪武皇帝朱元璋此時卻如往日一般端坐在御案背后,皺著眉頭翻看著奏折。 手里的朱筆,時不時的就會在奏折上畫上一筆或者寫上幾個字。 甚至有時候,看到某個折子的時候,他還得轉頭又去翻一翻之前的折子。 而站在他對面的,則是最近沒怎么進過宮的錦衣衛指揮使毛驤。 毛指揮使平日里雖然在外間威風八面,無論是面對朝臣還是下屬都能云淡風輕、淡然處之。 可此時站在朱元璋的對面,他卻始終覺著心中一片忐忑。 這種感覺,每次來都有。 來一回嚇一回! 可他又不得不來! 誰讓他干的就是給皇帝私人賣命的差事呢。 不多時,朱元璋可能也是奏折處理得告一段落了,又或者是要臨時歇口氣,放下奏折看著對面站著的毛驤,隨口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