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偏頭對齊白松說:“你看這小丫頭,靈透很,我越看越喜歡。對了,丫頭,你家是哪的?要跟著我學技,得去京都,你方便嗎?” 蘇婳眼睛一亮,“好巧,我也是京都人?!? “那太方便了,等回京都,我們就行拜師禮,我正式收你為徒?!? 蘇婳甜甜一笑,“好,到時我上門拜訪您?!? 兩人互相留了聯系方式,高高興興地分開了。 蘇婳高興又可以學一門手藝了。 華天壽則欣慰他畢生所學,終于后繼有人了。 以前他也相繼收過幾個徒弟。 資質最好的一個,學成后,把這門手藝當成了敲門磚,爬上去搞仕途了。 其他幾個倒是勤勤懇懇做著老本行,但是資質一般,不溫不火。 他想收蘇婳這種,天資好,又耐得住寂寞,能專心做一這行的。 假以時日,等她在古陶瓷修復界名聲大噪了。 提起她,人人都知道她是他華天壽的徒弟。 當然這些都是次要的。 最主要的是,她長得太像他女兒年輕時的模樣了,性子也像,溫溫婉婉,沉靜清雅。 蘇婳返回房間。 古帛畫已經清洗好了,接下來要修補上面的破洞。 因為讓沈鳶派人找的材料,還沒到位,蘇婳晚上不忙。 吃過飯,給顧北弦打了個電話,她就早早睡下了。 睡到九點多,再次被十三年前的那個噩夢驚醒了。 這一醒,就怎么也睡不著了。 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床都快被她刨出個坑了。 忽然有一陣簫聲,像水一樣幽幽地從窗口漫進來。 蘇婳微微詫異。 這年頭,吹簫的人,真的不多了,尤其在這種荒山野村里,太稀罕了。 簫聲悠揚宛轉,如泣如訴。 蘇婳聽著聽著,心里漸漸泛起一陣秋水般的漣漪。 她記憶里,阿堯哥就吹得一手好簫。 很小的時候,她曾經跟他學過吹簫,知道一些曲子。 豎起耳朵,仔細聽了會兒。 那人吹的是《明月千里寄相思》。 她隱約記得詞: 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遙問星已稀。請明月帶問候,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月色朦朦,夜未盡,周遭寂寞寧靜。桌上寒燈光不明,伴我獨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無音訊,卻待遙問終無憑。請明月代傳信,寄我片紙兒慰離情。 很凄美的詞。 簫有七個孔,一個孔是一份情調,綴起來特別優美,也特別感傷。 吹簫的人得有這兩種感情,否則吹不好調子。 她好奇,吹簫的人是男,還是女? 身上有著怎樣的故事,才把簫聲吹得如此凄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