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就像是細沙,悄悄的從指間縫隙中溜走。 大仲馬站在海灘上,從腳下抓起一把細沙,稀碎的沙粒從指間流淌而下,在春風中飄揚。 他回頭看了一眼身后,兩艘蒸汽運輸船在碼頭停靠,三軍一期的軍官學員從船上下來,繞過平臺來到沙灘上。 不遠處是停靠的大明海軍第一艦隊,巨大的戰艦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光芒,她們靜靜的停靠在那里,像是守衛的巨人。 這里是崇明島軍港,是全大明戒備最為森嚴的軍港。 朱再明在建設軍校之初,就考慮過該以什么樣的形式培養軍官。 朱再明從太上老君那購買了大量軍事類書籍,對著裝滿房間的書籍思索良久后,他換了一個角度。 為什么不從大明能提供什么樣的條件考慮呢? 當初建設常備師之時,朱再明是以自己能提供什么樣的后勤,才決定建設3.2萬人的常備師的。 所以,軍校的建設也不該遵循后世的范例,應該有大明自己的一套體系。 在武德3年,在西元1802年,大明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強的國家。 有了這樣的條件,朱再明覺得軍校的建設可以大膽一點。 學員的學習地點,不應該局限于學校之內,也不應該局限在幾個訓練場。 而是應該放眼全球。 大明的海軍艦隊能將學員們投放到世界上的任意一處海灘,空軍飛艇能作為野外觀察點和通訊平臺。 所以,朱再明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 三軍一期的學員們在經歷三個月的基礎訓練和教學后,開始了在陸軍、海軍和空軍的配合下,在野外進行教學。 全球的每一處土地,都將是學員們的教室。 從一間破落的院子,到深海中無人島嶼,再到南極的冰天雪地……都將是學員們的學習舞臺。 這群600多人的三軍一期學員,幾乎是享受了最為富裕的教學資源。 大明陸軍的1師1旅全程跟隨,為學員們提供保護的同時,也作為演習部隊供學員們指揮。 海軍的兩艘戰列艦經遠號和濟遠號,帶領兩艘巡洋艦和兩艘炮擊巡洋艦為遠洋航行保駕護航。 一百多艘的各式蒸汽船跟隨其后,包括了補給船、醫院船、工廠船等,為學員提供充足的后勤補給。 空軍的飛艇24小時在高空待命,時刻保持電臺通訊,并準備實施救援。 當一切安排好后,三軍學校的正式教學開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