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新西伯利亞其實是一座城市,城區被鄂畢河分成東西兩塊。 在城區的南方幾公里處還有一個天然水庫。 新西伯利亞城市、鄂畢河和水庫,組成了易守難攻的地勢。 也正是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新西伯利亞城市成為了沙俄在遠東的重鎮和橋頭堡。 面對大清的入關,遠東地區的沙俄守軍向新西伯利亞集結,守軍力量突破了2萬人。 沙俄軍官彼得羅·巴夫曼將所有火槍兵集中在西城區,并驅趕大量農奴在鄂畢河西岸構筑胸墻,挖掘戰壕。 他有信心在這里阻擋住大清的腳步,并等待庫圖佐夫的3萬援兵。 這片大地。 戰前很是安靜,暴風雨前的寧靜讓所有人沉默不語。 彼得羅·巴夫曼在安排好軍事部署后,又帶著人前往水庫考察。 這里7月的氣候舒爽怡人,彼得羅擔心水庫南北兩側的山體融雪會讓水位升高,進而影響鄂畢河。 他作為“東方通”,擔心來自東方的將領總是喜歡使用水攻,這點不得不防。 在經過一圈巡查后,彼得羅相當滿意。 今年的天氣比之往年要干燥很多,雖然山體融水匯入水庫,但是水庫的水位還在安全值內。 彼得羅松了一口氣,正準備返回新西伯利亞城市,一隊傳令兵帶來了大清集團軍的消息。 沙俄的斥候在新西伯利亞北面的紅亞爾發現了清軍。 大清禁衛師1師、貝加爾旅和龍騎兵旅,共計3萬人沿著鄂畢河前進。 長長的快慢隊列綿延6公里。 在隊伍的后方則是隨軍的5萬平民和沙俄農奴。 這些沙俄農奴已經不是農奴了,嘉慶建立了新八旗,這些農奴成為了下五旗的包衣。 幸福是對比出來的,這些農奴上一秒什么都不配擁有,下一秒成為了下五旗包衣后,被允許擁有一定的私人物品。 在短暫的震驚后,他們對大清變得死心塌地。 嘉慶騎在戰馬上,幾個月的西征讓他滑嫩的臉龐變得粗糙。 他身邊的道光也是如此,雖然看上去還是有些稚嫩,但總的來說,嘉慶還是很滿意的。 “逆子!喏,拿去。” 嘉慶從懷里把捂熱的可口百事扔給道光,然后從腰間取下望遠鏡開始觀察遠方。 道光接住溫熱的可口百事,熟練的扭開蓋子,“噸噸噸”的喝了。末了,他看著老爹直挺挺的背影揉了揉鼻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