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快許元勝帶著許廣志和慕容山,一起去了另外一處地方。 等到了地方后。 就看到攻城用的一棵棵撞木,都被拆借成一截一截,猶如建房子一般,在搭建一個巨大的木質坡度來。 其最高處達十五米高。 坡度尚可,按照后世換算傾斜度大概五六十度左右。 下方支撐皆是有一棵棵粗大的木樁進行加固,還好準備攻城的撞木皆是從滇南森林選擇的上百年的樹木。 夠粗壯,夠堅硬。 乍一看遠處,就猶如一個巨大的半座木質拱橋。 在底部,分布著密密麻麻的支撐腳,正是有粗大的完整撞木來代替。 遠遠看去,還真是一個龐然大物。 “高度,不能再高了嗎?”許元勝來到跟前,負責此事的是許大彪,他常年在大青山里生活,對于打造木質類的器械,算得上術業有專攻。 “稟告大人。” “十五米高度,已經是極限?!? “再高,就不穩了?!? “畢竟戰馬踩踏,一旦真的出現不穩,那死傷會比攻城本身更慘重?!? 許大彪沉聲道。 “介紹一下?!痹S元勝點了點頭。 一旁的慕容山和許廣志,皆是臉露肅穆,目光看向那龐然大物。 “此攻城軍械,最高處達十五米左右?!? “總長度達一百二十米,寬度達二十米,可供八到十匹戰馬并排馳騁。” “另外已經盡可能把坡度降低,方便戰馬登上。” “其重量暫時難以估算。” “我在下面安裝了一輛輛戰車的車輪,剛剛測試了一下,大概兩百多人可以快速推動,因時間倉促,方向暫不好調整?!? “一旦使用時,最好呈直線,直接往前推。” 許大彪直言道。 “這足夠結實嗎?” “能夠支撐戰馬,不間斷的通行而不坍塌和傾斜嗎?” 慕容山問道。 “慕容將軍的顧慮,也是大人一直擔心的?!? “這次隨軍而來的不少兵士,本身也是木匠,反復嘗試并加固,每個固定處皆使用了多個鉚釘,以及用繩索進行捆綁?!? “藤蔓剛剛也從青州府送來,到時候會二次進行捆綁固定?!? “另外。” “在今天夜里,會派兵過去,按照這個攻城器械的底部木樁支腳數量,在城樓下挖出相對數量的坑洞?!? “等攻城時?!? “一旦此攻城軍械推到城樓下,底部木樁支腳會安插進坑洞里?!? “屆時會用裝滿泥土的沙袋,進行填充掩埋,進行底部的固定。” “我們已經做了最大努力,保持穩定,堅固。” “至于能不能不間斷的保證騎兵通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