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總領監察衙門的密探們喬裝打扮,化整為零,從京城出發前往廣西,準備“投靠”太平軍;陸軍第二軍也召回了所有休假在家的人員,點齊了裝備,準備拔營。 張沖看著圖里深和關奎龍二人遞上來的采取行動的折子,總算是松了一口氣,如今最大的威脅太平天國,應該暫時可以消停一段時間了。但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根源入手! 此時的大清擁有四萬萬的龐大人口,可當下落后的生產力,要想養活這四萬萬人又談何容易? 張沖想到了穿越必備神器——土豆、番薯和玉米。張沖在腦海中思考,這三樣東西都是早已傳入中國,按理說這三樣東西都是生命力強、產量又高的東西,怎么大清的百姓還是有人吃不上飯呢? 這里面有天災的因素,更多的是屬于人禍! 先是我華夏的百姓,自古以來便種植水稻小麥,當時的科技水平低下,水稻小麥的產量并不理想,等到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傳入后,吃慣了大米面粉的百姓,并吃不慣這些外來物種。口感不好和產量高低就像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顯然百姓們在這二者中選擇了口感較好的水稻玉米。 再有就是嚴重的土地兼并加上各種苛捐雜稅,百姓辛苦勞作一整年,最后卻連肚子都填不飽,給誰誰還干啊! 想到這里,張沖覺得,是時候成立大清農業部了,一面在全國招募農學家,另一面讓教育部派出去的留學生中,有一部分人要專門學習生物學,尤其是農作物的雜交配種,以此為大清找尋良種。 還有便是更為重要的農業稅制改革,凡是牽扯稅制改革,就必然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有一點差錯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還是要多方面考慮,切不可操之過急。 張沖又將目光放到了“對外貿易”上,要知道,我大清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物品,在西方可是硬通貨。在鴉片戰爭之前,我國和英吉利國的貿易,可是一直處在順差地位。不過也正是那一場戰爭之后,西方列強們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我國逐漸喪失了貿易主權、關稅主權,在對外貿易中占據了劣勢。這可讓張沖犯起了愁,該如何改變這種局勢呢? 這些雖然是不平等條約,但如果我們輕易違反,不知道這些西方列強會怎樣瘋狂的反撲,所以暫時不能以大清政府的名義來公然違反這些條約。 張沖想到,既然我們協定關稅,英商的關稅我們只能抽取百分之五的低稅率,那我們收自己國家人的稅你總管不著了吧。 張沖臉上露出一絲壞笑。 “安德海,你過來。” 安德海連忙快步走到張沖身后: “萬歲爺,奴才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