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群洋人的反應(yīng)也讓張沖看清了,這些人就是一群追逐利益的人,他們?nèi)缃駷榱死婵梢员撑炎约旱膰遥敲磳硪惨欢転榱死姹撑盐覀兇笄澹^不能任何事情都仰仗這群洋人,還是要有自己的科研力量! 等張巧帶著眾人離去,尚書房內(nèi)又重歸寂靜,張沖又開始了他的下一個思考。 張沖在想應(yīng)該怎樣才能“開民智”! 此時的大清,依舊是一個典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士農(nóng)工商的階級分化依然嚴(yán)重。讀書人雖說不算少,但他們讀的都是為了科舉的四書五經(jīng),能力上也只會寫一些空有形式,但內(nèi)容空虛的八股文章。對于近代科學(xué)的理論,他們不單純是不懂,而是“不信”!如果將大清的未來交給這群人,那肯定是萬萬不可能的。 所以,大清近代教育的發(fā)展,必須要盡快提上日程了! 新事物的最大制約,往往就是與他相似的舊制度。同理,大清教育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在華夏實行了千余年的科舉制度! 在如今世界各國科技水平迅速發(fā)展的情況下,科舉制度顯得格格不入,十分落后。 張沖清楚的明白,此時的科舉制度,更是一種統(tǒng)治者奴化臣民的一種工具!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大多出自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jīng),統(tǒng)治者通過改變考試的內(nèi)容,束縛知識分子的思想,八股文興盛以來,更是在華夏知識分子的思想上上了一把枷鎖,大家只會翻來覆去的研究圣人圣言,根本沒有時間去研究世界的真理,而且這種行為也不被允許! 官僚們幾乎全部出自科舉制度,最終形成臃腫的官僚體系,可從事科學(xué)技術(shù)研究的力量卻十分薄弱,這也是后來華夏遠(yuǎn)遠(yuǎn)落后于西方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沖雖然十分清楚的認(rèn)識到了科舉制度的弊端,可他還是不能下定決心將科舉制度一刀砍死,因為科舉制度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其中不光是只有那些既得利益者,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平民百姓,他們寒窗苦讀十幾年,為的就是一個進(jìn)士及第,能夠完成身份的改變和階級的跨越,如果張沖將他們這條路給砍斷了,那只會給社會白白增添很多不穩(wěn)定因素。 綜合考量之下,張沖決定,暫時不能廢除科舉制度,但改革,是一定要改的。 第二日早朝后,張沖讓安德海叫住了退朝離開的教育部長丁文爽。 丁文爽以前乃是吏部管理科舉選官的官員,在這次改革中剛剛被任命為教育部長。 他本以為自己是個閑職,只在舉行科舉考試時會發(fā)揮作用,所以如今皇上的突然召見,也讓他有些疑惑。 他來到張沖辦公的尚書房,恭恭敬敬的行禮,隨后便站在一旁,等待張沖開口。 張沖放下手中的折子,開口道: “丁部長,朕聽說你原先在吏部是管選官的?這可是個有油水的好差事啊,如今讓你去管教育部,心里很委屈吧?” 第(1/3)頁